按照《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市级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的通知》(成自然资源〔2021〕50号)有关精神,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形成了《成都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如有修改意见,请于30日内通过以下途径反馈意见:
一、纸质来信请邮寄至:成都市高新区蜀锦路68号成都市农业农村局规划园区处。
二、电子邮件请发送至:snwyqc@163.com。
附件:成都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
2025年4月17日
成都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 (2021-2035 年)
(征求意见稿)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 二〇二二年一月
目 录
成都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
(2021-2035 年)
今后五到十五年是成都在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 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之后,乘势而上 全面开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泛欧泛亚具有 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加快向社会主义现代 化新天府、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成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构建全域农 业保护格局的重要时期。民族要复兴,农村必振兴,农业要 兴旺。按照《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于农业空间产业 布局的相关要求,为进一步优化细化成都市农业发展空间产 业布局,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构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 格局,特编制《成都市农业产业布局规划(2021-2035 年)》。 本规划是引导全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当前,成都已开启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新征 程,优化全域农业产业布局关系到成都深化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效,这 不仅是加快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的重要内容,也是持
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
优化全市农业产业布局是成都加快构建国土空间开发 保护新格局的重要举措。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农 业空间是重点。进一步优化全市农业产业布局,严格保护农 业空间,严格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 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保护利用,有利于 提升以“ 三区三线”管控体系为重点的国土空间治理水平。
优化全市农业产业布局是成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 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 化,农业质量效益提升是关键。进一步优化全市农业产业布 局,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聚集更多资源要素, 发掘更多功能价值,丰富更多业态类型,提升粮食和重要农 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 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才更 牢。
优化全市农业产业布局是成都全力打造国内大循环战 略腹地和促进区域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畅通国内大循环和 促进区域共同富裕,农业是基础和保障。进一步优化全市农 业产业布局,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促进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更多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和乡村, 把产业链增值收益更多地留给农民,让更多的农民就地就近 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国内大循环和共同富裕才有基础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规划展望期为2026-2035年。
规划范围覆盖成都市全域,包括成都市锦江、青羊、金 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双流、郫 都、新津12个区,简阳、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5个县 级市,金堂、大邑、蒲江3个县以及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东部新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 村现代化的意见》;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
《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 知》( 自然资发〔2021〕16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 意见》(国办发〔2016〕93号);
《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 (国发 〔2019〕12号);
《关于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的通知》(农产发〔2018〕3号);
《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农产
发〔2021 〕2号);
《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 (农产发
〔2020〕4号);
《“十四五”全国农业绿色发展规划》(农规发〔2021〕8 号);
《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川府发
〔2021〕11号);
《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 推进农业大 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进一步完善设 施农业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川自然资规〔2020〕3 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 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9〕24号);
《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 (2021-2025年)》(川农领〔2021〕14号);
《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区规划(2016-2025年)》;
《成都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成都市乡村振兴战略空间发展规划》;
《成都市“米袋子”“菜篮子”强基行动方案》 (成办发
〔2020〕50号);
《成都市关于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 代化努力在乡村振兴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的意见》;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全面推 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相关决策部署、发展规 划。
地形地貌。成都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边缘,地势由西北 向东南倾斜,市域内形成三分之一平原、三分之一丘陵、三 分之一高山的独特地貌类型。全市坡度大于 25° 的陡坡地面 积占比达到约 26% ,坡度 5~25° 的缓坡地和中坡地面积占 比达到约 30% ,坡度小于 5 ° 的平坡地和平地面积占比达到 约 44% ,为农作物耕种带来多样化的资源开发基础条件。
专栏 1 成都市地形示意图 |
专栏 1 成都市地形示意图 |
图片来源: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GIS 平台。 |
专栏 2 成都市坡度分级示意图 |
图片来源: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GIS 平台。 |
土地资源。成都市土壤资源丰富,可利用面积的比重可
达 94.2%,适宜各种农作物及林草生长。全市土地面积 14335 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 8968.7 平方公里,从各类农用地占 比来看,耕地、园地和林地分别占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 的 55.9% 、6.7%和 31.8% 。从主要类型农用地分布来看,园 地、林地主要分布在龙门山、龙泉山一带,耕地主要分布在 简阳、彭州、邛崃、崇州、东部新区等自流灌溉区以及金堂 等地平坝地区。从耕地质量来看,龙泉山西侧是成都平原传 统精耕细作农耕区,呈现小田生态景观,6-9 等耕地占比 85%; 龙泉山东侧山丘起伏,呈现丘田林壑的特色形态,10-14 等 耕地占比超 60% ,总体上龙泉山西侧耕地质量优于龙泉山东 侧。
专栏 3 2021 年成都市农用地分布现状一览表( 单位:亩 ) |
专栏 3 2021 年成都市农用地分布现状一览表( 单位:亩 ) | |||||||
区县 | 耕地 | 园地 | 林地 | 草地 | 养殖水面 | 农田水利 设施用地 | 其他 |
青白江区 | 281093 | 13043 | 59425 | 653 | 6176 | 5454 | 27515 |
天府新区 | 260891 | 75536 | 99068 | 581 | 27427 | 11519 | 62646 |
东部新区 | 589116 | 48049 | 288249 | 142 | 13232 | 6170 | 28283 |
锦江区 | 12989 | 395 | 0 | 0 | 126 | 50 | 3828 |
青羊区 | 18305 | 48 | 52 | 0 | 22 | 155 | 676 |
金牛区 | 23387 | 0 | 34 | 0 | 283 | 1043 | 3960 |
武侯区 | 3740 | 1329 | 804 | 0 | 0 | 187 | 13238 |
成华区 | 17211 | 1006 | 0 | 0 | 0 | 0 | 5137 |
彭州市 | 684594 | 16572 | 1022304 | 0 | 4596 | 8930 | 35394 |
邛崃市 | 688947 | 290245 | 513426 | 33 | 13102 | 10324 | 7814 |
简阳市 | 1175827 | 13092 | 308507 | 2094 | 26325 | 4026 | 15703 |
龙泉驿区 | 118345 | 118726 | 187101 | 1739 | 1105 | 2330 | 34230 |
新都区 | 307094 | 3257 | 3801 | 0 | 2820 | 5676 | 6876 |
温江区 | 190224 | 64 | 1892 | 0 | 423 | 4679 | 3860 |
双流区 | 223173 | 8635 | 29991 | 37 | 7555 | 1985 | 16196 |
郫都区 | 288794 | 2351 | 369 | 0 | 904 | 6070 | 8243 |
金堂县 | 797869 | 140833 | 261057 | 0 | 23568 | 21024 | 57437 |
大邑县 | 334011 | 34384 | 522567 | 8780 | 4623 | 16873 | 17197 |
蒲江县 | 380694 | 70997 | 90932 | 390 | 4830 | 13261 | 39906 |
新津区 | 222737 | 4194 | 8881 | 276 | 8549 | 7655 | 14916 |
都江堰市 | 395441 | 40377 | 499125 | 678 | 714 | 9998 | 10851 |
崇州市 | 500535 | 20357 | 380305 | 0 | 2514 | 22199 | 18936 |
数据来源:成都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更新至 2021 年 6 月。 |
水利资源。成都市地处长江支流岷江及沱江流域,岷江 及沱江干流穿越市境,过境水量中以岷江过境水为主,为成 都生活、生产主要供水水源。全市拥有各类蓄水设施 24993 处,其中有水库 262 座(大型 1 座、 中型 6 座、小一型 54 座、小二型 201 座),各类蓄水设施实际蓄水 53213 万立方 米。2020 年全市总供水量和总用水量均为 49.55 亿立方米, 农业用水量 28.39 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
数达到 0.56 ,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7)。
专栏 4 成都市水资源分布示意图 | |
片来源:成都市经研院GIS 平台。 |
图 |
气候特征。成都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 雨量丰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成都市年平均温度为 15.7 ~ 17.7℃; 年极端最高气温为 35.7~37.4℃ , 年极端最低气温 为-3.3~1.2℃; 最热月出现在 6—8 月,最冷月出现在 1 月。 成都市年总降水量为 798.3~1541.0 毫米,雨量主要集中在 7 —8 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暴雨期普遍出现在 5—8 月。 成都市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685.5~1002.9 小时。 由于气候的 显著差异,形成了明显的不同热量差异的垂直气候带,为农 林牧渔产业门类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生物资源。成都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门 类齐全,分布又相对集中,拥有 3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 2
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019 年,全市有森林面积 858.59 万亩, 森林覆盖率 39.93%,活立木总蓄积量 3592.33 万立方米,森 林年固碳量 160.52 万吨,约 90%的乔木林和灌木林主要分布 在龙门山和龙泉山区域,全域林盘资源约 1.8 万个,其中简 阳、都江堰、崇州林盘数量均在2000 个以上,丰富的森林 资源为发展林果产业、中药材及林下经济提供了自然条件, 为成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布局创造了生态本底条件。
农业经济规模优势明显。近年来,成都农业经济总量迈 上千亿元的新台阶,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均 稳居全省、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农业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 强。2020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655.2亿元,位列全国 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较2010年实现翻一番,年均增速达到 7.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071.9,较2010年实现翻一番, 位列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二,年均增速达到7.5%。
专栏 5 2010-2020 年成都市农业经济总量变化情况 | |
|
数 |
据来源:成都市历年统计年鉴,成都市 2020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农业生产结构相对稳定。成都农产品品种日益丰富、产 品质量安全稳定,逐步形成了以优质粮油、蔬菜及食用菌、 花卉苗木、伏季水果、茶叶、猕猴桃、生猪家禽、中药材为 代表的特色农业生产结构,其产值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的比重达到70%以上。2020年种植业产值达到675.8亿元,占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3.1%,保持了常年占比超60%的发展态 势,粮食、中草药材、水果、蔬菜及食用菌、茶叶产量也实 现了同比增长;与此同时,全市畜牧业、渔业产值均实现了 同比增长,生猪出栏400.4万头、增长8.4% ,肉类产量44. 1万 吨、增长1.0%。
专栏 6 2010-2020 年成都市农林牧渔业结构变化情况 |
数据来源:2020-2011 年成都市统计年鉴,其中,简阳市自 2017 年纳入成都市统计。 |
专栏 7 2010-2019 年成都市主要特色农产品产值变化情况 |
专栏 7 2010-2019 年成都市主要特色农产品产值变化情况 | |
|
数 |
据来源:2020-2011 年成都市统计年鉴。 |
农业现代化发展态势良好。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有效 提升,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28.39万亩,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 从2015年59% 、60%提高到72.7% 、80% 。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持续提高,农药化肥使用量持续多年实现负增长,“菜篮子” 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2020年获得无公 害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的蔬菜品种种植面积占比分别达到 60%和20% ,被农业农村部命名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 市。“农业+ ”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以乡村旅游、电子商务、 运动康养、文化创意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2020 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实现农 村网络零售额694.34亿元。
近年来,成都市积极开展“米袋子”“菜篮子”强基行 动,持续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 色农产品优势区保护利用,全市粮食生产区域布局趋于稳 定,经济作物优势产区地位稳固,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基本 形成。2019年,全市粮食产量10万吨以上的区(市)县有9 个,其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89.4% ,油料产量1万吨以上 的区(市)县有10个,其产量占全市油料总产量的83.1% , 蔬菜产量20万吨以上的区(市)县有12个,其产量占全市蔬 菜总产量的89.3%,水果产量10万吨以上的区(市)县有5个, 其产量占全市水果总产量的68.1% 。从排名前三位的产量占 比情况看,生产集中度相对较高的是中药材,其次是水果、 油料、蔬菜、粮食,其产量约占全市产量的50%左右。
专栏 8 2019 年成都市各区( 市 )县主要农产品产量 |
专栏 8 2019 年成都市各区( 市 )县主要农产品产量 | |
|
数 |
据来源:成都市 2020 年统计年鉴、 四川省2020 年统计年鉴。 |
近年来,成都市围绕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 盘子”的稳产保供要求,不断优化调整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 加工环节布局,提升农产品种养殖基地现代化水平,加快推
动蔬菜城市保供基地、农产品加工基地(园区)建设。截至 2020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家、省级核心 育种场7家,常年蔬菜基地260万亩,叶菜自给率达到100%, 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0%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主要农 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从2015年59% 、60%提高到的 2020年的72.7% 、80% ,累计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 国家农业科技园1个、省级星级园区4个,布局建设农产品精 深加工物流园区(基地)16个。
专栏 9 成都市农业生产加工基地及产业园区分布图 |
图件来源:课题组根据资料整理后自绘 |
近年来,成都“农业+ ”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以乡村旅 游、电子商务、运动康养、文化创意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
加快发展,农业产业融合型园区、农旅融合型村镇等载体数 量迅速增长,成功创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11个、中国美 丽休闲乡村11个,累计建成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17个、省 级示范休闲农庄40个、A级林盘景区77家、市域乡村旅游精 品线路16条,乡村多元价值转化成效显现,2016年成都被评 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探索形成了“特色街区 +林盘+农业园区/景区”多元融合发展模式。
专栏 10 成都市农业旅游资源分布图 |
图件来源:课题组根据资料整理后自绘 |
为落实国家和省的区域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成 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 以自然地理格局
为基础,将农业空间作为全市“三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提出系统构建全域农业保护格局。这不仅为保障成都平 原粮食安全谋划了承载空间,而且强化了永久基本农田“红 线”约束。为进一步优化未来成都农业发展空间,成都农业 产业布局应该以市域农业空间为基础,更加注重耕地资源保 护和永续利用,持续推动农业生产力布局优化,确保“米袋 子”“菜篮子”有效供给,持续强化粮油、蔬菜保供。
成都作为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常住人口城 镇化率已经达到78.8% ,未来五年,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战 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协调推进,成都市依托“联城带乡” 的特 质,以城乡融合发展为主线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将更加 明显。特别是随着以城乡融合发展片区为单元的乡村国土空 间规划编制的全面推进,中心镇(村)将成为全市城乡融合 发展的重要空间形态。为此,在城乡融合发展趋势背景下, 为推动两项改革“后半篇”落地落实,以农业产业布局为抓 手,成都应打破农业生产布局的行政区划边界限制,差异化 布局农业功能,推动农业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进一步优 化区域农业生产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
随着城乡居民幸福美好生活需要向生态消费、文化消 费、心灵消费等多元需求的提升,乡村特有的价值越来越被 重视,绿色食品、休闲观光、健康养生等消费提速,乡村功
能也不断向文化传承、科普教育、对外交流展示等多元功能 拓展。当前全市都市现代农业仍然处于建圈强链过程中,诸 如现代种业等重点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链仍然还存在弱链、缺 链等问题。未来,成都应加强“农业+” 的产业布局,建设 以特色镇和川西林盘为主要载体的农商文旅体项目,促进 “农业+文创” 、“农业+旅游” 、“农业+会展” 、“农业+ 商贸”等多种产业模式融合发展,全面打通农业产业链条, 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就是要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制度 创新、模式创新和数字赋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 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然而,当前全市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农业农村服务和设施、农村居民收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农 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等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差距,还需进一 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强化对智慧农业、绿色农业、现代种 业的高端环节布局,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打好种业翻身仗,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构建 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 织振兴,全面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极核”和 全省发展“主干” ,成都正以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 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构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 这不仅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任务 要求,也是推动成德眉自同城化进程的重要支撑。为此,成 都在未来农业产业布局上,应大力推动与周边区域的协同供 应保障、协同价值输出、协同要素配置,夯实粮油、生猪、 蔬菜、晚熟柑橘(柠檬)、茶叶、中药材等优势特色农业发 展基础,加快推动成渝地区现代农业协同、高效发展,共同 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和农业经济共同体。
专栏 11 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区域布局 | |
基地/产业带/集群 | 成都布局区域 |
成渝优质高产高效粮油 保障基地 | 粮食产业:崇州、邛崃、彭州、金堂、双流、郫都、大邑、 新都、都江堰、简阳 油菜产业:崇州、邛崃、金堂、简阳 |
成渝优质商品猪战略保 障基地 | 金堂、大邑、蒲江、彭州、邛崃、崇州、简阳 |
天府优质畜禽保障基地 | 家禽和蛋类产业:金堂、崇州、大邑 奶牛产业:邛崃、青白江、彭州、金堂 肉羊产业:简阳、金堂、大邑 |
成渝绿色优质蔬菜产业 带 | 蔬菜产业:彭州、金堂、邛崃、郫都、都江堰、简阳、新津 食用菌产业:青白江、彭州、金堂 泡菜产业:郫都、新都 |
天府柑橘(含特色水果) 产业带 | 晚熟柑橘产业:青白江、蒲江、金堂 猕猴桃产业:蒲江、都江堰、彭州、邛崃 伏季水果产业:龙泉驿、青白江、简阳、双流、大邑 |
成渝优质道地中药材产 业带 | 川芎产业:都江堰、彭州 中药材产业(不含川芎):金堂、青白江 |
天府名优茶产业带 | 邛崃、蒲江、崇州、都江堰 |
天府名优现代农业种业 集群 | 粮油种业:邛崃、大邑 畜牧种业:邛崃 水产种苗:新津 |
资料来源:《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21-2025 年)》 |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 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 保障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 念,服务新发展格局,抢抓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机 遇, 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 以实 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满足超大城市对农 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休闲体验等功能的需求, 统筹农业发展和安全,按照资源依托、连块成片、协同联动、 成链成群原则,高水平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区,加快构建更高 质量更加高效更为安全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为全市构 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提升超大城市智慧韧性安全水 平、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资源依托。农业产业布局要紧扣成都各片区农业资 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以现状农业布局为主要依据,充分发挥灌区、丘陵等地区的 优势和潜力,补短板锻长板;突出地方特色,优先布局发展
具有一定基础和竞争力的产业和产品,使不同区域都能依托 资源和区位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品和主导产业,形成依托 特色资源、服务都市的都市现代农业新格局。
坚持连块成片。农业产业布局要充分考虑地域成片、规 模化发展的要求,以街道(镇乡)为基本单元格,打破区(市) 县行政边界、城乡边界,将地理相邻、农业资源禀赋相近、 农业特色优势相似、农业功能互补的街道(镇乡)尽量连块成 片,形成相对连续的农业大地景观,为规模化发展提供条件; 同时,应突出片区核心资源,推动片区与片区间功能定位保 持一定的差异性,共同支撑超大城市农业多样化发展需求。
坚持协同联动。农业产业布局要强化区域协同联动,要 落实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 农业示范区建设部署,强化重点功能平台、重点产业园区布 局建设,协同化、差异化布局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 示范、服务等功能,促进农业要素资源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 构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共同体。
坚持成链成群。农业产业布局要集聚资源、集中力量, 以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为引领, 以现代种业等重点产业 链及重点细分领域为突破,强化建圈强链,高水平建设农业 产业区,加快推动四川成都国家制种基地、省级落叶果树种 业产业园建设,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培育一批产值超百 亿元、千亿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聚焦加快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以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 安全为底线,更加注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布局发 展粮油、蔬菜、畜禽水产、水果、茶叶、花卉苗木、中药材 等特色种养型都市现代农业; 以提升农业发展质效为方向, 更加注重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重点布局发展现代种业、数字 农业、现代农业装备、农业博览、休闲农业、农业商贸物流、 农产品加工业等创新融合型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形成具有成 都特色的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 产业融合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专栏 12 成都市农业产业布局重点 | ||
产业 门类 | 产业及作物名称 | 主攻方向 |
特色 种养 型都 市现 代农 业 | 蔬菜 (绿色蔬菜、食用 菌、辣椒等) | 以保障“菜篮子”均衡供应、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 稳面积、调结构、提质量、搞加工、创品牌、增效益。 |
粮油 (水稻、小麦、油菜 等) | 以稳产能、调结构、促融合、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 增效益为重点,以建立完善组织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 科技保障体系和人才队伍保障体系为支撑,推动粮油产业 向生产园区化、经营规模化、服务专业化、产品优质化、 业态多元化、 品牌特色化,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发展、转型升级发展。 | |
畜禽水产 (生猪、家禽、冷水 鱼等) | 围绕完善畜禽水产良种繁育体系,重点发展一批饲料转化 率高、出肉率高、抗逆性强、繁殖性能好的畜禽水产品种, 支持畜禽水产种苗基地建设,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 提升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 鼓励支持畜禽水产品牌创建。 | |
水果 (桃、猕猴桃、枇杷、 葡萄、梨、杏、李、 柑橘等) | 不断调优产业结构、 品种结构、 品质结构和区域布局,推 动标准化基地建设、 中高端产品生产、采后处理、冷链物 流、初精加工、 品牌市场全产业链发展。 | |
茶叶 (绿茶、黑茶、花茶、 白茶) | 调优茶叶品种结构、茶产业结构、布局结构,着力推进建 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促融合,提高川茶发展质量效益 和产业竞争力。 | |
花卉苗木 (花卉苗木、盆景、 鲜盆花、鲜切花、地 被植物等) | 推进花卉科技创新,构建花卉生产经营体系、花卉市场和 流通体系、服务体系、花文化旅游体系建设。 |
专栏 12 成都市农业产业布局重点 | ||
中药材 (川芎、姜黄、白芷、 重楼、黄连、黄柏等) | 提升优质道地药材供给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建设一批设 施标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培育 一批创新力强、规模大的中药企业集团,擦亮一批有信誉、 有影响的中药材知名品牌,不断提升中药材质量效益和产 业竞争力。 | |
创新 融合 型都 市现 代农 业 |
现代种业 | 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加快第三次农作物种质 资源、畜禽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 种联合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加强育种领 域知识产权保护,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 体系,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促进育繁推一 体化发展。 |
数字农业 | 探索数字农业技术集成应用解决方案和产业化模式,推动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遥感等现代信息技 术在农业中应用,引导电商、物流、商贸、金融、供销、 邮政、快递等各类电子商务主体到乡村布局,加快农业生 产、加工、流通等环节互联网技术应用与推广,完善乡村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 | |
现代农业装备 | 持续推动农业装备科技攻关,增强农业装备制造能力,完 善推广服务机制,改善宜机化作业条件,加大资金政策扶 持,培育壮大一批农业装备制造、服务龙头企业,研究、 制造、推广一批适合丘陵山区的轻简型、智能化、复合型 农机装备,推动农机装备产业和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 | |
农业博览 | 搭建农业博览会展平台,打造“ 室内展馆+室外展场+大田 展区+泛在全时网络”会展博览空间,集聚一批国际知名专 业机构,呈现“季季有展、月月有会、 日 日市集” ,打造 “交互式、生活化、沉浸式、智慧化”博览体验场景,融 合“直播带货+电商平台”功能,聚集电商直播、农业 MCN 等企业和机构,塑造立足成都、面向川渝、服务全国的农 博会展品牌。 | |
休闲农业 | 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完备、 内涵丰富的乡村休闲旅游重点 区,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乡村休闲旅游 业态和产品,建设一批休闲旅游精品景点,促进乡村休闲 旅游高质量发展。 | |
农业商贸物流 | 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布局产地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 商品采购中心、大型特产超市,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农产 品批发市场等建设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加快发展农产品冷 链物流设施,加快建设功能完善、上下游衔接、设施先进、 布局合理、高效运行的农产品烘干冷链物流体系,发展网 上商店、连锁门店。 | |
农产品加工业 | 统筹布局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初加工、精深加工发展及 副产品综合利用,扩大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区域和品 种范围,加快完善粮食、“菜篮子”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产 |
专栏 12 成都市农业产业布局重点 | |||
| 后商品化处理设施,鼓励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向优势产区和 关键物流节点转移,推动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循环、全值、 梯次利用。 |
突出守好“米袋子” ,装好“菜篮子” ,延长产业链, 提升价值链,培育新动能,推进全市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 展,按照资源依托、连块成片、协同联动、成链成群原则,
加快构建形成温郫都灌区农业区、崇大灌区农业区、人民渠 灌区-毗河青白江农业区、邛蒲丘陵农业区、双流-新津农业 区、东部丘陵农业区“六区协同”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专栏 13 成都市农业产业总体布局 |
|
专栏 13 成都市农业产业总体布局 | |||
农业区名称 | 涉及区域 | ||
区(市)县 | 镇街 | ||
温郫都灌区 农业区 | 温江区 | 和盛镇、万春镇、寿安镇 | |
郫都区 | 德源街道、红光街道、团结街道、安德街道、三道堰镇、 友爱镇、唐昌镇 | ||
都江堰市 | 聚源镇、天马镇 | ||
崇大灌区农 业区 | 都江堰市 | 青城山镇、石羊镇 | |
崇州市 | 怀远镇、元通镇、观胜镇、道明镇、廖家镇、 白头镇、 隆兴镇、大划街道、江源街道、三江街道 | ||
大邑县 | 王泗镇、安仁镇、沙渠街道 | ||
邛崃市 | 高埂街道 | ||
新津区 | 宝墩镇、五津街道、安西镇、花桥街道、花源街道 | ||
人民渠灌区 -毗河青白 江农业区 | 彭州市 | 丹景山镇、丽春镇、隆丰街道、葛仙山镇、敖平镇、九 尺镇、濛阳街道 | |
新都区 | 新繁街道、斑竹园街道、军屯镇、清流镇、石板滩镇 | ||
青白江区 | 城厢镇、姚渡镇、清泉镇、福洪镇 | ||
金堂县 | 官仓街道、赵镇街道 | ||
邛蒲丘陵农 业区 | 邛崃市 | 平乐镇、桑园镇、孔明街道、临邛街道、文君街道、固 驿街道、羊安街道 | |
蒲江县 | 甘溪镇、大塘镇、西来镇、大兴镇、成佳镇、朝阳湖镇、 寿安街道、鹤山街道 | ||
双流-新津 农业区 | 新津区 | 普兴街道、兴义镇、永商镇、邓双镇 | |
双流区 | 黄甲街道、永安镇、黄龙溪镇、彭镇、黄水镇 | ||
四川天府新区 成都直管区 | 籍田街道、煎茶街道、永兴街道、太平街道、新兴街道 | ||
东部丘陵农 业区 | 龙泉驿区 | 柏合街道、洪安镇、西河街道、同安街道 | |
金堂县 | 赵家镇、福兴镇、三溪镇、金龙镇、高板街道、转龙镇、 竹篙镇、又新镇、云合镇、土桥镇 | ||
简阳市 | 宏缘镇、三星镇、踏水镇、青龙镇、石钟镇、三合镇、 云龙镇、平武镇、射洪坝街道、东溪街道、禾丰镇、涌 泉镇、施家镇、平泉街道、新市街道、杨家镇、江源镇、 赤水街道、石桥街道 | ||
成都东部新区 | 贾家街道、草池街道、石板凳街道、福田街道、董家埂 镇、芦葭镇、壮溪镇、高明镇 |
亩粮油产业带,15 个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100 个万亩粮经 复合产业片(园)区( 以下简称“一带十五园百片”),打 造形成农田标准化、土地股份化、生产规模化、品种优质化、 全程机械化、主体职业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管理 数字化、效益多元化的“十化同步”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 府粮仓”核心区。
专栏 14 “一带十五园百片”布局图 | ||||||
| ||||||
|
专栏 14 “一带十五园百片”布局图 | |||
万亩粮经复合 产业片(园)区 | 在十万亩粮油产业园区之外的区域, 以镇(街道)为片区,突出区域粮 油产业本底和优势特色产业,布局建设 100 个以上万亩粮经复合产业 片 (园)区。 |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到 2025 年,“六区协同”的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基本形 成,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更加有力,农业生产结构和 区域布局明显优化,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
——农业供给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到 2025 年,全市“米 袋子”“菜篮子”生产稳中有进、质量更加优良、流通更加顺畅、 储备更加充足、监管更加完善,全市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570 万亩以上,新增高标准农田 130 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 力达 225 万吨,叶菜自给率达到 100% ,全市畜禽粪污综合 利用率达到 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 94% ,主要 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 70%。
——农业成链成群能力进一步提升。到 2025 年,全市 农业成链成群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创建国家、省、市、县四 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100 个,力争每个中心镇建设一个现代 农业产业园区;都市现代农业产业生态圈、现代种业产业链 进一步优化完善;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100 家以上,成都都市圈千亿级“川味”产业集群、千亿级柑 橘(柠檬)果业集群、千亿级川药大健康产业集群、千亿级 茶业集群、建千亿级酒业集群加快构建且全球竞争力进一步
增强。
——农业融合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到 2025 年,全市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科技赋能农业成效进 一步凸显,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 63%以上,主要农作 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 98%以上;工业标准理念助力农业发 展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 到 2 以上;农商文旅体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开发形成一批 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乡村休闲旅游业态和产品, 建成水美乡村 200 个,打造形成高品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消费场景 1000 个以上。
专栏 15 成都市农业产业布局目标 | ||||||
一级 指标 | 序号 | 二级指标 | 2025 年 目标 | 指标 属性 预期性 预期性 约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预期性 | ||
农业 供给 保障 能力 | 1 | 粮食播种面积(万亩) | >570 | |||
2 | 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万亩) | 130 | ||||
3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 225 左右 | ||||
4 | 叶菜自给率(%) | 100 | ||||
5 | 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 | 70 | ||||
6 |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94 | ||||
7 |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 >90 | ||||
农业 成群 成链 能力 | 8 | 创建国家、省、市、县四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区数(个) | 100 | |||
9 | 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数 (家) | >100 | ||||
10 |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 | >75 | ||||
11 | 农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 >5 | ||||
农业 融合 创新 能力 | 12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 >63 | |||
13 | 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 >82 | ||||
14 | 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 | 98 | ||||
15 | 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 >2.0 | ||||
16 | 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亿元) | >250 | ||||
17 | 建设水美乡村(个) | 200 |
专栏 15 成都市农业产业布局目标 | ||||||
18 | 高品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消费场景(个) | >1000 | 预期性 | |||
19 | 累计建设川西林盘聚落(个) | 1000 | 预期性 | |||
20 |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收入(亿元) | 700 | 预期性 |
到 2035 年,全面形成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匹配的都市 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实现农业发展质效和农业安全韧性“双飞 跃”。农业产地、销区和园区布局全面优化,农业生产与加工、 产品与市场、企业与农户协调发展格局全面构建,城乡融合、 产镇融合、产村融合、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全面提高,农业要 素集聚、企业集中、功能集合水平全面提升。
依托温江区、郫都区、都江堰市的灌区禀赋资源,高效 串联片区内的特色景区、特色镇(街区)、川西林盘、产业 园区、大地景观、绿道等多种特色优质资源,重点布局发展 粮食、蔬菜(食用菌、韭黄)、水果(猕猴桃)、花卉苗木、 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都市现代农业,着力打造深度发掘 农业农村多重功能价值的农业集中发展区。
专栏 16 温郫都灌区农业区空间示意图 |
专栏 16 温郫都灌区农业区空间示意图 |
|
该农业区位于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区域,涉及温江区、 郫都区、都江堰市 3 个区(市)县 12 个街道(镇), 区域 总面积约 625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410 平方公里,园地约 6 平方公里,林地约2 平方公里。
表 4-1 温郫都灌区农业区涉及区域一览表
区( 市 )县 | 涉及镇街名称 |
温江区 | 和盛镇、万春镇、寿安镇 |
郫都区 | 德源街道、红光街道、团结街道、安德街道、三道堰镇、友 爱镇、唐昌镇 |
都江堰市 | 聚源镇、天马镇 |
粮食、蔬菜(食用菌、韭黄)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功
能;水果(猕猴桃)高质高效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集约高效 发展、休闲农业融合高效发展、“川味”产业协同联动发展 功能; 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功能。
专栏 17 温郫都灌区农业区资源特点及优势 |
温郫都灌区是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重点区域,是成 都“山、水、田、林”四种自然生态本底要素兼具的典型区域,是成都传承沃野千 里的农耕文化、构建现代田园城市形态的重要区域。同时,该区域是成都市水源 地保护区,拥有众多川西林盘资源以及郫县豆瓣、温江花卉苗木、都江堰果蔬等 优势特色产业,是成都市的重要“菜篮子”。 近年来,该区域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国家城乡 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度聚焦农业科技、产业融合,坚持走以农商文旅体融合 发展为主要形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坚持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以乡村 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全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 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
该农业区重点布局发展粮食、蔬菜(食用菌、韭黄)、 水果(猕猴桃)、花卉苗木、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都市 现代农业。
粮食:主要布局在郫都区团结街道、三道堰镇以及都江 堰市聚源镇、天马镇,重点打造郫都区德源蒜稻现代农业园 区、都江堰市水润田园稻-蔬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载体,加快推 动粮食产业种植绿色化、生产园区化、经营规模化、服务专 业化、产品优质化、品牌特色化发展。
蔬菜(食用菌、韭黄):主要布局在郫都区安德街道、 唐昌镇以及都江堰市聚源镇、天马镇,重点打造唐元现代农 业韭黄产业园区、郫都区安德天府水源地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等一批以蔬菜(食用菌、韭黄)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加快推进蔬菜(食用菌、韭黄)提质量、搞加工、创品牌、
增效益。
水果(猕猴桃):主要布局在都江堰市天马镇,重点打 造都江堰市猕猴桃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园区等一批以水果为 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持续推进猕猴桃产业优品种、提 品质、塑品牌。
花卉苗木:主要布局在温江区和盛镇、万春镇、寿安镇 以及郫都区友爱镇、唐昌镇,重点打造四川(成都)国家农 业科技园区、寿安植物编艺公园、和盛友庆花卉大观园等一 批以花卉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快构建花卉创新体 系、市场和流通体系、服务体系以及花文化旅游观光体系。
休闲农业。全域布局发展休闲农业, 重点发展田园观 光、农耕体验、文化休闲、科普教育、健康养生等业态,重 点建设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 乡村民宿和休闲农庄,满足城市居民乡村消费需求。
农产品加工。主要布局在农业区内特色农业产地、销区 和园区,重点布局建设一批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农产品加工 园区、中央厨房、主食加工、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净菜加 工和餐饮外卖等加工场所。
专栏 18 温郫都灌区农业区产业布局重点 | |||
名称 | 布局区域 | 重要载体(园区) | |
粮食 | 郫都区团结街道、三道 堰镇,都江堰市聚源 镇、天马镇 | 郫都区德源蒜稻现代农业园区、都 江堰市水润田园稻-蔬现代农业产 业园等一批现代农业园区。 | |
蔬菜(食用菌、 韭黄) | 郫都区安德街道、唐昌 镇,都江堰市聚源镇、 天马镇 | 唐元现代农业韭黄产业园区、郫都 区安德天府水源地现代农业产业园 区等一批现代农业园区。 | |
水果(猕猴桃) | 都江堰市天马镇 | 都江堰市猕猴桃现代农业产业科 技园区等一批现代农业园区。 |
专栏 18 温郫都灌区农业区产业布局重点 | |||
花卉苗木 | 温江区和盛镇、万春 镇、寿安镇,郫都区友 爱镇、唐昌镇 | 四川(成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寿安植物编艺公园、和盛友庆花卉 大观园等一批现代农业园区。 | |
乡村休闲旅游 | 温郫都灌区农业区全 域 | 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 园、观光采摘园、乡村民宿和休闲 农庄等。 | |
农产品加工 |
农业区内特色农业产 地、销区和园区 | 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农产品加工园 区、中央厨房、主食加工、休闲食 品、方便食品、净菜加工和餐饮外 卖等加工场所。 |
一、提高粮食、蔬菜(食用菌、韭黄)等重要农产品供 给能力和水平
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地落实,加强粮食生产功 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持 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提升都江堰市十万亩粮经产业 基地,确保都江堰市、郫都区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 推进粮食、蔬菜(食用菌、韭黄)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和园 区化,加快推进温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围绕农业“ 品 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 ,全力发展壮大农业科技服 务、农业生物技术、花卉园艺、农文旅融合产业,加快打造 西部领先的现代都市农业高地。高标准规划建设郫都区德源 蒜稻现代农业园区、都江堰市水润田园稻-蔬现代农业产业 园、唐元现代农业韭黄产业园区、郫都区安德天府水源地现 代农业产业园区等一批以粮食、蔬菜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园 区。推进食用菌、韭黄等蔬菜产业提质量、搞加工、创品牌、 增效益,大力推广“畜禽养殖—沼渣/沼液—蔬菜生产”“大田
作物—秸秆—食用菌生产”等循环利用模式,推广“稻-菜”水 旱轮作等粮经复合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初加工和冷链物流, 积极开发精深加工产品,狠抓地区品牌和产品品牌打造。
二、提升花卉苗木、猕猴桃等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质效
推进花卉苗木产业高端转型和多业态发展,充分发挥四 川(成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引领功能,高标准打造 成都花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园区、 “蓉欧+ ” 中国西部 花卉交易中心双创孵化园区(基地)、花卉苗木精品化标准 化产业基地和川派盆景产业基地,加快建成中西部花木集散 交易中心、西南花卉种苗繁育中心、中欧花卉新品种推广中 心、园艺文化展示交易中心、科技成果推广中心、网络直播 销售中心,提升花木的技术优势和交易优势;依托天府艺博 园探索发展花卉苗木精品花卉智能化交易中心,建设花木创 意主题乐园、花卉苗木创新基地、花卉苗木标本基地,促进 花木衍生品、花木文创产品研发,探索花木与医疗、中药等 领域的结合,开发花木康养产品。推动猕猴桃产业转型升级, 以品种选育为基础,以品质提升为保障,以品牌塑造为重点, 扩大优质猕猴桃种植面积,支持都江堰精华灌区粮果产业园 打造国家级猕猴桃科技示范园区、国家级猕猴桃种业示范 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猕猴桃出口备案基 地建设,完善猕猴桃产业链,着力在品种结构调整、精深加 工、产业技术攻关和品牌塑造等方面谋求突破。
三、增强休闲农业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功能
全域提档升级乡村休闲旅游业,以农商文旅体深度融合
发展为路径,以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主导林盘修复利用,以国 际化标准建设精品民宿,构建“核心 IP+特色村镇+餐饮住宿 +产品研产销”融合产业链,大力发展田园观光、农耕体验、 文化休闲、科普教育、健康养生等业态,统筹实施水林田湖 综合整治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加快建设一批“产业园 区+新村” 田园综合体,加快推进都江堰精华灌区生态建设 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大美田园消费新场景营造、“小镇+ ” “林盘+ ”“精品民宿+ ”等示范工程建设,试点“农村集体 经济+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项目,努力实现“农区变景区、 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
四、引领成都都市圈千亿级“川味”产业集群建设
做强做优郫都中国川菜产业园,联动新津中粮食品产业 园、邛崃绿色食品产业功能区、临邛食品工业园、崇州粮油 食品工业园、向阳火锅小镇、德阳天府国际农产品中心、眉 山中国泡菜城、洪雅幺麻子产业园、乐至中天酿造产业园, 共促“川味”生产、加工、供应、销售等全产业链关键环节 的载体建设,共建国际化“川味”生产加工优势产业集群。
专栏 19 温郫都灌区农业区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
◆都江堰精华灌区生态建设和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高标准推进都江堰精 华灌区文化保护传承、生态环境整治提升、灌区名村名镇有机更新和灌区现代化 改造,加强都江堰灌区水网生态空间管控,加快灌区骨干渠系和已成灌区优化提 升与节水改造。实施重点河道综合整治,推进生态型河岸、生态护坡、滨河植被 缓冲带等全域水系生态景观建设,重现水润天府河湖景色。系统建立遗产保护管 理体系,保护修复都江堰灌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都江堰灌区 文化空间载体。充分利用精华灌区的灌溉体系和对外交通骨架,打造以民俗体验, 田园休闲康养为特色的都江堰精华灌区旅游群,建立灌区活态文化体验展示体 系。到 2025 年,主要流域水质优良率达到 80% ,建成都江堰国家农业公园、 蓝城•文创小镇及田园综合体和菁蓉湖项目等一批示范项目。 ◆成都花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园区项目:打造集花木农产品出入境隔离、 |
专栏 19 温郫都灌区农业区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
清洗、熏蒸、消毒,物流、仓储、行政服务、技术服务、海关监管等于一体的进 出 口贸易服务平台。 ◆温江花木产业高端转型重点工程:花木销售新业态方面,重点推进花仙境、 三邑园艺、惠美花境等网络直播销售基地建设;花木进出口集散方面,加快推进 成都花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园区、禾晟德花木进出口基地、临江花海进口花 卉培育推广基地、若水花木集中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花木研发推广方面,建立 温江花木大数据库、西南花卉种苗繁育中心、中欧花卉新品种推广中心等平台。 ◆郫都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工程:抓住四川郫都林盘农耕文化系统列 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契机,开展1个重点保护区域、启动60个林盘院落的保 护性修复和建设工作,重点推进安德街道广福片区、德源街道东林片区、唐昌镇 先锋平康片区等为主的林盘院落保护修复利用,启动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工作。 ◆战旗五村连片示范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项目:以国家农业大公园农商文 旅融合功能区为载体,按照“一村一风格、一片区一特色”思路,坚持“五大发 展理念”,以战旗为核心,将周边火花村、横山村等村进行“一盘棋”统筹规划, 奋力把战旗五村连片区域打造成为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先行区、天府文化乡村体 验示范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样板。 ◆郫都区花语缤纷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建设集花卉研发、加工、销售、物 流、信息技术服务、创意、技术输出与培训、专家公寓等花卉产业全产业链为一 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占地面积约1130亩。 ◆锐丰 ·国家农业公园项目:全力打造国家农业公园核心展示区,大力发展 田园文创、乡村民宿、乡村研学等业态,加快推动云溪商业、云端农业绿色工厂、 苗木深加工及有机粮油果蔬基地等项目的全面落地建设,打造中国一流、示范四 川的田园水乡林盘的旅游区及互联网农业示范区。 ◆都江堰果汁等果制品加工园建设项目:在天马镇等镇(街)建设果制品加 工园,生产以猕猴桃为主的果汁及果制品(果冻、果干、果腐、果酒、水果罐头 等)系列产品。 |
依托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县、邛崃市、新津区的灌 区禀赋资源,高效串联片区内的山、水、田、林,美丽乡村、 特色景区、农业园区、农业基地等多种特色优质资源,重点 布局发展粮油(水稻、小麦、油菜)、蔬菜( 白菜、芹菜、 萝 卜、花菜、食用菌等)、水果(葡萄、蓝莓、猕猴桃)、 畜禽水产(生猪、小龙虾)和休闲农业等都市现代农业,着
力打造充分彰显天府农耕文化魅力的农业集中发展区。
专栏 20 崇大灌区农业区空间示意图 |
|
崇大灌区农业区主要涉及都江堰市、崇州市、大邑县、 邛崃市、新津区 5 个区(市)县 21 个街道(镇), 区域总 面积约 1281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 762 平方公里,园地约 11 平方公里,林地约 135 平方公里。
表 5-1 崇大灌区农业区涉及镇街一览表
区( 市 )县 | 涉及镇街名称 |
都江堰市 | 青城山镇、石羊镇 |
崇州市 | 怀远镇、元通镇、观胜镇、道明镇、廖家镇、白头镇、隆兴 镇、大划街道、江源街道、三江街道 |
大邑县 | 王泗镇、安仁镇、沙渠街道 |
邛崃市 | 高埂街道 |
新津区 | 宝墩镇、五津街道、安西镇、花桥街道、花源街道 |
粮油、蔬菜、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功能;水果高 质高效发展、休闲农业融合高效发展功能;“天府好米”“天 府菜油”优势品牌协同培育功能; 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 示范功能。
专栏 21 崇大灌区农业区资源特点及优势 |
崇大灌区农业区是全市的重要粮仓。片区内的崇州市是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 生产能力建设县、四川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四川省油菜生产基地县、中国好 粮油和四川省天府菜油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县项目建设县,目前已建成长江中上游 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 700 亩、稻田综合种养核心示范区 2.5 万亩、优质粮油生 产基地 50 万亩;片区内的大邑县深入推进特色水果、中药材、青梅、优质粮油 等十万亩产业基地建设, 目前已成功创建四川省中药材示范县。 崇大灌区农业区也是全市农业机械化、品牌化、标准化水平的代表区域。近 年来,崇州市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大力开展“三品一标”认证, 农业产业园区主导产业产品全部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通过绿色食品、有机农 产品认证面积达 45.2 万亩,“ 隆兴大米”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成为“ 中 国油菜蜜之乡”;大邑县持续深化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创建成果运用,创建 “安仁葡萄”省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国家 出 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获评四川省“ 三农工作先进县”、国家主要农 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达到 70%以上,农业标 准化服务覆盖率均达到 80%以上。 |
该农业区重点布局发展粮油、蔬菜、水果、畜禽水产和 休闲农业等都市现代农业。
粮油:主要布局在崇州市观胜镇、隆兴镇、白头镇、道 明镇、大划街道、江源街道、三江街道,大邑县王泗镇、安 仁镇,邛崃市高埂街道,新津区宝墩镇、花桥街道、花源街 道等区域,重点打造崇州市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崇州市北部
粮经旅融合发展园区、大邑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等载体,加 快推动水稻、小麦、油菜等粮油产业种植绿色化、生产园区 化、经营规模化、产品优质化发展。
蔬菜:主要布局在崇州市廖家镇、怀远镇、江源镇,大 邑县安仁镇,新津区安西镇等区域,重点打造崇州市北部粮 经旅融合发展园区、大邑安仁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载体, 加快推进蔬菜( 白菜、芹菜、萝 卜、花菜、食用菌等)提质 量、搞加工、创品牌、增效益。
水果: 主要布局在崇州市廖家镇、怀远镇、江源镇,大 邑县安仁镇、王泗镇,新津区安西镇等区域,重点打造崇州 隆兴镇葡萄种植基地、大邑县安仁镇 10 万亩特色果蔬示范 园区、大邑县䢺江镇现代农业园区等载体,持续推进葡萄、 蓝莓、猕猴桃等产业优品种、提品质、塑品牌。
畜禽水产:主要布局在都江堰市石羊镇,崇州市元通镇、 白头镇、怀远镇,大邑县王泗镇,新津区安西镇等区域,重 点打造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现代水产示范园区、大邑县畜牧 现代农业园区、大邑县悦来华侨凤凰种养循环示范园区等载 体,全面推进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养殖。
休闲农业:主要布局在都江堰市青城山镇,崇州市白头 镇、道明镇、元通镇、安仁镇,大邑县的沙渠街道,新津区 五津街道等区域,重点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 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打造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 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体验观光和美丽新村、川西林盘保护、 川西民俗文化、精品民宿旅游“多个节点” ,加快构建以天
府农耕文明为核心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 IP。
专栏 22 崇大灌区农业区主导产业布局重点 | |||
名称 | 布局区域 | 重要载体(园区) | |
粮油 | 崇州市观胜镇、隆兴镇、白头 镇、道明镇、大划街道、江源 街道、三江街道,大邑县王泗 镇、安仁镇,邛崃市高埂街道, 新津区宝墩镇、花桥街道、花 源街道 |
崇州市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崇州市北 部粮经旅融合发展园区、崇州市龙新 中“稻渔”综合种养苗种繁育基地、 大邑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等载体。 | |
蔬菜 | 崇州市廖家镇、怀远镇、江源 镇,大邑县安仁镇,新津区安 西镇 | 崇州市北部粮经旅融合发展园区、大 邑安仁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园、崇州隆 兴果蔬基地、大邑安仁都市现代农业 产业园等载体。 | |
水果 | 崇州市廖家镇、怀远镇、江源 镇,大邑县安仁镇、王泗镇, 新津区安西镇 | 崇州隆兴镇葡萄种植基地、大邑县安 仁镇 10 万亩特色果蔬示范园区、大邑 县䢺江镇现代农业园区等载体。 | |
畜禽 水产 |
崇州市元通镇、怀远镇、白头 镇,都江堰市石羊镇,大邑县 王泗镇,新津区安西镇 | 四川省长吻鮠原种场现代水产示范园 区、大邑县畜牧现代农业园区、大邑 县悦来华侨凤凰种养循环示范园区、 崇州巨星林秀商品猪养殖基地、崇州 市瑞达生猪养殖基地、崇州市白头镇 小龙虾种苗繁殖基地、新津安西镇水 产养殖基地等载体。 | |
休闲 农业 |
都江堰市青城山镇,崇州市白 头镇、道明镇、元通镇、安仁 镇,大邑县沙渠街道,新津区 的五津街道 | 崇州市道明镇竹艺特色小镇、崇州市 华川天府良仓田园综合体、崇州李家 院子田园综合体、崇州白头镇鲜道 ·幸 福里田园综合体、崇州安仁镇南岸美 村田园综合体、大邑沙渠稻香渔歌田 园综合体等载体。 |
一、高标准打造天府粮仓
以稻田综合种养为核心技术,发展稻田生态绿色种养。 在“崇州市北部粮经旅融合发展园区”“大邑安仁都市现代农 业产业园”等高标准农田区域推广优质粮油同经济作物(藕、 鱼、小龙虾、蟹、鳅、鳖、鸭),推广稻鱼共生、稻虾共生、 鱼菜共生等多种生态种养模式,养殖鱼虾蟹鳖等特色水产品
种,实现“一田两用、一水双收、 以水治土、粮渔共赢” 。支 持天府粮仓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紧扣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 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发展定位,推动优质粮油、 绿色食品主导产业建圈强链走深走实,联动周边农业园区协 同发展,建成四川省、成都市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示范和窗 口。加快实施稻田综合种养生产基地、稻田综合种 养小龙虾种苗繁殖基地、粮菜(食用菌)轮作综合示范基地 建设,融合粮油基地建设与区域生态建设,打造稻田生态湿 地,构建“水土气共治”生态功能链。
二、加快提升畜禽和休闲农业发展质效
聚焦大邑县畜牧现代农业园区,全面推进以规模化、现 代化为主体的生猪养殖模式,推进种养结合、粪污综合利用、 清洁生产、有机肥等为主体的环境保护措施,产业布局合理。 谋划建设天府数字农旅产业园,以绿色种养、数字农事服务、 休闲农业作为产业主攻方向,以创建国家数字乡村建设先行 区、全国农旅融合发展样板区,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打造更高水平绿色智慧农业。聚焦崇州市、大邑县重点农业 园区建设稻乡旅游环线,打造集贤—道明川西林盘保护聚落 带,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 合体,打造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 体体验观光和美丽新村、川西林盘保护、川西民俗文化、精 品民宿旅游“多个节点” ,加快实施华川崇州稻创公园、华 川天府良仓休闲基地、道明竹里农文旅融合基地等项目。
三、协同打造“天府好米”“天府菜油”优势品牌和龙
门山生态旅游示范带
协同德眉资区域建设国家优质高产高效粮油保障基地。
围绕水稻、小麦、油菜、大豆、红薯等粮油产业,依托崇州 优质粮油生产,协同邛崃、简阳、中江、广汉、东坡、仁寿、 安岳、乐至等区域,加强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系统建设,建 成一批成都平原优质粮油基地,连片打造多个粮油生产功能 区,确保成德眉资区域内粮食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依托中 粮、川粮、成都花中花、德阳年丰食品、眉山众享好味稻等 粮油企业,打造“天府好米”“天府菜油”优势品牌,通过构建 全产业链,推动粮油产业集群式发展。协同德眉资区域打造 生态旅游示范点。在崇州和大邑实施近郊农耕体验与农事科 普、中医药、花卉、道茶文化康养休闲体验、采摘农家乐等 生态旅游示范项目,协同什邡、绵竹、都江堰、温江、郫都、 彭州、蒲江、邛崃、洪雅、丹棱、名山等区域,沿龙门山以 东 10-15 公里范围,依托生态环境与农业产业特色,打造龙 门山生态旅游示范带。
专栏 23 崇大灌区农业区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
◆崇州巨星林秀商品猪养殖基地项目:主要建设圈舍、洗消中心、生活区、 粪污处理区、生物隔离带、 内部道路、场坝等设施,设计生产能力:存栏生猪 25000 头,可年出栏优质商品猪 50000 头。 ◆崇州市瑞达生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三栋 5 层养殖大楼及其配套设 施,总建筑面积 2 万平方米,包含养殖区、粪污处理区、生活办公区和洗消中心 等。 ◆崇州市华川天府良仓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优质粮油基地、天府良仓农业 服务总部基地、稻乡田园综合体,包括水稻达沃斯论坛永久会址的“禾风”会展 中心、稻田酒店等,规划和打造一系列文创、农创特色林盘。 ◆大邑县科龙农林养猪专业合作社项目:新建猪舍、粮食储备厂库、饲料配 料 间、员工宿舍等,建筑面积约 3.8 万平方米。 ◆大邑县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五年建成 5.29 万亩。 ◆大邑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资金项目:打造 10 万亩粮油、果蔬作物绿 |
专栏 23 崇大灌区农业区重点建设工程/项目 |
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区,消纳利用粪肥 36 万立方米,开展 50 户粪肥施用情况调 查,建立定点监测点 10 个,完成 2 季控制性还田试验,开展田间试验 5 组,初 步形成施用技术 5 套。 ◆成都市 100 万亩菜粮基地高标准农田项目:在相关区(市)县实施“七网 一提升”(田网、渠网、路网、观光网、服务网、信息化网、设施用地网的建设 和地力提升)工程。 ◆成都市耕地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 目: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建 设”的原则,围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与节水设施、田间道路等主要 建设内容,建设高标准农田 28.8 万亩。 |
依托彭州市、新都区、青白江区、金堂县的灌区禀赋资 源,高效串联片区内的现代农业园区、农业展贸平台、农业 商贸流通平台等多种特色优质资源,重点布局发展粮油、蔬 菜、畜禽水产、中药材、现代种业、数字农业、农产品加工、 农业博览、农业商贸物流等都市现代农业,着力打造高效链 接国际国内市场的农业集中发展区。
专栏 24 人民渠灌区-毗河青白江农业区空间示意图 |
专栏 24 人民渠灌区-毗河青白江农业区空间示意图 |
|
人民渠灌区-毗河青白江农业区主要位于成都市域北部, 涉及彭州市、新都区、青白江区、金堂县 4 个区(市)县 17 个街道(镇) , 区域总面积约 1342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 845 平方公里,园地约 23 平方公里,林地约 113 平方公里。
表 6-1 人民渠灌区-毗河青白江农业区涉及镇街一览表
区( 市 )县 | 涉及镇街名称 |
彭州市 | 丹景山镇、丽春镇、隆丰街道、葛仙山镇、敖平镇、九尺镇、 濛阳街道 |
新都区 | 新繁街道、斑竹园街道、军屯镇、清流镇、石板滩镇 |
青白江区 | 城厢镇、姚渡镇、清泉镇、福洪镇 |
金堂县 | 官仓街道、赵镇街道 |
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生猪、冷水鱼等重要农产品及精 深加工产品供给保障功能;川穹、姜黄、黄柏等道地中药材 生态种植功能;“川药”大健康产业集聚联动发展、数字农 业创新高效发展、农业商贸物流协同开放发展功能。
专栏 25 人民渠灌区-毗河青白江农业区资源特点及优势 |
人民渠灌区-毗河青白江农业区属暖湿亚热带太平洋东南季风气候区,夏无 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无霜期约有 270 余天,适宜于各类蔬菜生长;从地 形地貌看,该区域兼有平坝、丘陵和低山三种地形,海拔低于 1000 米,全域地 形坡度均小于 2% ,可利用土地面积较为广阔;从土壤肥力看,该区域土壤类型 主要以水稻土和紫色土为主,形成的土壤既有地带性黄壤、黄棕壤,也有非地带 性潮土和水稻土,以及石灰土、紫色土等岩性土,耕地土层深厚、质地适中、宜 种性广;从水系流域看,该区域水系主要分属都江堰、岷江和沱江水系,其中较 大的河流有清白江、毗河、蒲阳河、西江河、锦水河、东风渠、人民渠等,河川 纵横交错,是成都市北部重要的水生态保护区域。 近年来,该区域在持续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之上,不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做大、做强、做优特色农业,推动产业高端化、优质化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 以优质粮油、绿色蔬菜为重点的农产品生产体系,绿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也初具 规模,特别是彭州蔬菜以种植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量高、品种多、品质优而 闻名全国;初步建立起区(市)-镇-村三级结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与 在蓉高校、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培育引进高产、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提高了 优势农产品良种覆盖率与更新率;同时,该区域持续强化主导产业特色农产品质 量建设,狠抓农业投入品管理,制定实施农药使用零增长方案,积极推进农产品 质量安全监测监管溯源系统建设,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技术,形成了全 国第二个蔬菜价格指数──蔬菜价格彭州(雨润)指数,并拥有全省唯一的县级 蔬菜农药残留检测中心。 |
该农业区重点布局发展粮油、蔬菜、畜禽水产、中药材、 现代种业、数字农业、农产品加工、农业博览、农业商贸物 流。
粮油:主要布局在彭州市九尺镇、丽春镇、隆丰街道、 葛仙山镇、敖平镇,金堂县官仓街道、赵镇街道,重点打造 彭州市稻田鱼立体种养现代农业园、金堂县粮食现代农业园
区等载体,加快推动水稻、油菜、马铃薯等粮油产业种植绿 色化、生产园区化、经营规模化、服务专业化、产品优质化、 品牌特色化发展。
蔬菜:主要布局在彭州市濛阳街道、九尺镇、丽春镇、 隆丰街道、葛仙山镇,新都区新繁街道,金堂县官仓街道、 赵镇街道,加快推进叶菜、瓜菜、茄果、大蒜等绿色蔬菜提 质量、搞加工、创品牌、增效益。
畜禽水产:主要布局在彭州市九尺镇、丽春镇、葛仙山 镇,重点打造彭州市稻田鱼立体种养现代农业园等载体,发 展生猪、冷水鱼等规模化、生态化养殖。
中药材:主要布局在彭州市敖平镇,重点打造彭州市川 芎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载体,发展川芎、姜黄、黄柏等中药材 种植、医药研发、医药制造、医药流通等。
现代种业:主要布局在彭州市濛阳街道、九尺镇,重点 打造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载体,发展种子研发、生产 繁育、种业展览等。
数字农业:主要布局在新都区新繁街道,青白江城厢镇、 姚渡镇、福洪镇,重点打造新都区锦绣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 等载体,发展数字农业创新中心、电商销售、直播带货、新 零售等。
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布局在彭州市濛阳街道、九尺镇, 新都区新繁街道,重点打造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新都 区锦绣蔬香现代农业园区等载体,发展方便食品、休闲食品、 速冻食品、鲜切蔬菜、脱水蔬菜、蔬菜汁、泡菜等加工产品。
农业博览:主要布局在彭州市濛阳街道、九尺镇,重点 打造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载体,发展菜博会展、科普 展示等。
农业商贸物流:主要布局在新都区新繁街道,青白江城 厢镇、姚渡镇、福洪镇,彭州市濛阳街道、九尺镇,依托青 白江成都国际铁路物流港等资源优势,发展冷链运输、农业 仓储、保税物流、国际农产品集运转运等。
专栏 26 人民渠灌区-毗河青白江农业区产业布局重点 | |||
名称 | 布局区域 | 重要载体(园区) | |
粮油 | 彭州市九尺镇、丽春镇、隆 丰街道、葛仙山镇、敖平镇, 金堂县官仓街道、赵镇街道 | 彭州市稻田鱼立体种养现代 农业园、金堂县粮食现代农业 园区等一批现代农业园区。 | |
蔬菜 | 彭州市濛阳街道、九尺镇、 丽春镇、隆丰街道、葛仙山 镇,新都区新繁街道,金堂 县官仓街道、赵镇街道 | 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新 都区锦绣蔬香现代农业园区 等一批现代农业园区。 | |
畜禽水产(生 猪、冷水鱼) | 彭州市九尺镇、丽春镇、葛 仙山镇 | 彭州市稻田鱼立体种养现代 农业园等一批现代农业园区。 | |
中药材 | 彭州市敖平镇 | 彭州市川芎现代农业产业园 等一批现代农业园区。 | |
现代种业 | 彭州市濛阳街道、九尺镇 | 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等 一批现代农业园区。 | |
数字农业 | 新都区新繁街道,青白江城 厢镇、姚渡镇、福洪镇 | 数字农业创新中心、科技成果 转化基地、电商销售、新零售 等载体。 | |
农产品加工 | 彭州市濛阳街道、九尺镇, 新都区新繁街道 | 鲜切配送中心、中央厨房、烘 干保鲜等设施载体。 | |
农业博览 | 彭州市濛阳街道、九尺镇 | 蔬菜博览中心、农业科普基地 等载体。 | |
农业商贸物流 | 新都区新繁街道,青白江城 厢镇、姚渡镇、福洪镇,彭 州市濛阳街道、九尺镇 | 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物流、 物流分拨中心、专业配送中心 等载体。 |
一、持续增强“米袋子”“菜篮子”产品供给能力
聚焦满足全市居民优质粮油、绿色蔬菜、猪肉等消费需 求,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五不准”规定,全面增强重要农 产品综合生产能力。高标准建设“天府菜都”核心区 10 万亩连 片优质稻优质菜水旱轮作区,巩固发展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 范基地、油菜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基地,重点推广稻-油轮作、 油菜田套作马铃薯等生态型复合种植模式,着力构建具有市 场竞争力的粮油产业集群。深入实施“菜篮子”工程建设,推 广一批品质优良、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品产值高、 经济效益好的蔬菜新品种,完善蔬菜分拣、加工、包装、预 冷等一体化集配设施,高效推进标准化常年蔬菜基地、西南 地区最大鲜食玉米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天府蔬香农业产业园 区聚焦蔬菜和川芎两大特色优势,主攻蔬菜产业、川芎(中 药材)产业、现代设施农业三大方向,重点发展绿色食品、 商贸物流、数字电商、农产品包装、会展经济等,全力建设 中国西部最具影响力的蔬菜全产业链集群和保供基地。加快 畜禽水产养殖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彭州市稻田鱼立体种养现 代农业园等园区带头作用,引导养殖场(户)建立规模化、 标准化、生态化、智慧化养殖基地,支持生猪、鲑鳟鱼、鲟 鱼等优势品类做大做强,促进畜禽水产产业生产效益和生态 效益“双提升”。
二、加快提升农业创新能力
加强蔬菜种业创新, 以四川省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天府蔬菜种苗繁育中心等载体为依托,主动对接国家蔬菜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高校和
科研院所,通过共建实验室、联合技术攻关等手段,加快实 施蔬菜新品种(系)培育等联合攻关,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 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全面增强蔬菜制种、供种能力。加强 农业核心技术突破,依托天府蔬香现代农业产业园、新都区 锦绣蔬香现代农业园区等载体,围绕嫁接苗技术、无公害规 范化栽培、精深加工技术等关键领域,着力攻克一批农业科 技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加快搭建特色农业成果孵化平台,用好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 移服务中心、四川省农业科技成果数据库等资源,积极对接 并落实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清单,强化科技创新技术集成示范 推广,全方位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三、高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以农业为基础, 以产业链拓展延伸提高农业附加 值,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高标准打造中国(成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优化提升 新繁泡菜(食品)产业园、军屯农产品加工基地,积极招引 一批优质农产品加工企业及项目落地,加速推进各类特色农 产品精深加工产品生产线建设,创新发展蔬菜鲜食鲜切、蔬 菜罐头、果蔬粉、川芎加工、大蒜素、 淀粉制品、肉制品、 调味料、泡菜等特色加工系列产品,规划建设一批鲜切配送 中心、中央厨房、烘干保鲜等设施。大力发展农业博览,依 托中国天府蔬香川菜博览园、天府蔬菜文创中心等载体,以 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龙门山民宿峰会等知名会展 活动为品牌支撑,加快打造云上会展新平台,推动博览经济
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商贸物流业, 高水平建设国际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依托农村电商公共服 务中心和工业品网销基地,加快推进全域覆盖的快递集散中 心建设,构建“区(市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解决 农产品物流“最初和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力发展乡村电商, 推动绿色蔬菜 5G 电商小镇建设,支持农产品经营者利用淘 宝、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设立直营店,充分利用抖音、 快手等平台直播带货销售,探索“定制农业”“基地直供”“原产 地直供”等特色电商营销模式,创新发展网货体验店、提货点、 快递合作营业场所、配送站和网货服务中心等业态,促进农 产品销售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融合互动发展。
四、高水平打造西部农业开放发展新高地
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国际合作, 聚焦现代农业科技短板及技术瓶颈,引进一批境外优质品 种、先进技术标准和新型农机装备,推进中智农业科技示范 园等国际农业合作示范基地建设。依托青白江成都国际铁路 物流港枢纽优势,用好四川农产品出口联盟,推动更多本土 农业企业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在农业生产、进出 口、农产品展 销等方面深度合作。推动农产品品牌建设,持续加强“三品一 标”建设,积极对接国际质量管理标准与国际市场,指导农产 品出口企业进行 GAP 、GMP 等国际认证,提升农产品国际 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业跨境电商,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农 副产品供应链中心、中国(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国 际农产品加工园、国际农产品智慧物流园等,配套完善跨境
农产品交易、清算、融资、保险和法律服务等生产服务性产 业。积极融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持续放大粮油、 蔬菜、中药材等产业资源优势,联动罗江、旌阳、广汉、什 邡、绵竹、东坡、洪雅、雁江等地区及其蔬菜园区共建千亿 级蔬菜产业集群,推动与重庆秦巴山区、武陵山区合作共建 中药材大品种培育基地,构建“辐射西南、带动全国”的农业 发展格局。
专栏 27 人民渠灌区-毗河青白江农业区重点发展工程/项目 |
◆彭州市天府蔬香中心及基础设施打造项目:建设天府蔬菜种苗繁育中心、 四川蔬菜工程技术中心、天府蔬菜社会化服务中心、中国蔬菜博览馆展示中心等 “四中心” ,对园区基础设施和林盘建设进行提档升级打造。 ◆农产品流通质效提升工程:围绕粮食、畜产品、乳制品、果蔬初加工和精 深加工,持续增强人民渠灌区-毗河青白江农业区农产品物流配送能力、扩大市 场交易规模。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国际贸易综合枢纽建设,依托成都青白江铁路 港,发展国际农产品集散转运、分拨展示、保税物流仓储等业态;加强农产品冷 链物流设施规划布局,支持建设、改造标准化冷库和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提高农 产品产地预冷、低温加工、冷链仓储配送能力。 ◆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工程:优化提升新繁泡菜(食品)产业园、军屯农产 品加工基地,通过工艺改良、技术提升,构建专业化的加工体系,促进农产品精 深加工提档升级。加快推进中国(成都)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建设全国 第三个国家级国际农产品加工园区,按照“核心区+配套区+多点基地”的总体布 局,推进川渝粮油、果菜等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链集群。 ◆现代农产品贸易展销工程:推动农产品展销馆、直播基地等建设,举办与 农产品相关的主题推介、展销等活动。加快推进成渝地区农产品进出口企业联盟 建设,完善成渝地区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协调联动机制,着力深化区域大协作、国 际大协同,探索构建“出口贸易在港区、生产基地在市州”的农业区域合作、联动 发展新模式。 |
依托邛崃市、蒲江县丘陵地带禀赋资源,高效串联片区 内的农业园、产业园区、旅游景区、特色镇、川西林盘等多
种特色优质资源,重点布局发展特色水果(晚熟柑橘、猕猴 桃)、优质茶叶(绿茶、黑茶)、现代种业、休闲农业、农 产品加工业等都市现代农业,着力打造引领示范现代种业高 质量发展的农业集中发展区。
专栏 28 邛蒲丘陵农业区空间示意图 |
|
邛蒲丘陵农业区主要位于成都市五面山丘陵地带,涉及 邛崃市、蒲江县 2 个区(市)县 15 个街道(镇), 区域总 面积约 1242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 592 平方公里,园地约 184 平方公里,林地约 191 平方公里。
表 7-1 邛蒲丘陵农业区涉及镇街一览表
区( 市 )县 | 涉及镇街名称 |
邛崃市 | 平乐镇、桑园镇、孔明街道、临邛街道、文君街道、固驿街 道、羊安街道 |
蒲江县 | 甘溪镇、大塘镇、西来镇、大兴镇、成佳镇、寿安街道、鹤 山街道、朝阳湖镇 |
特色水果(猕猴桃、晚熟柑橘)、优质茶叶(绿茶、黑 茶)种植和加工生产功能;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服务 功能;休闲农业融合高效发展功能;成都都市圈千亿级柑橘 (柠檬)果业集群、茶业集群协同共建功能; 乡村振兴和城 乡融合发展示范功能。
专栏 29 邛蒲丘陵农业区资源特点及优势 |
邛蒲丘陵农业区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十三五”时期,蒲江县编制完成全 省首个县级环境功能区划、全省丘陵地区首个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创新推行林长 制,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66.79% 。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投入品减量化、 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加快推进,启动实施了“水土共治” 、有机肥替代化肥 和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两个替代”工程,生物防控替代化学农药的天敌工程项 目建设。开展了 20 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25 万亩有机肥替代化肥耕地质 量提升项目建设,全县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6 年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 率达到 95.43% ,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8.2% ,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 99%以上, 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比例达 85%以上。成功创建“全省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 区” ,建成农产品出口备案基地 2.9 万亩,建成出口备案基地 17 个,获评“国家 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出 口农产品涵 盖茶叶柑橘提取物、农业投入品、蜂产品、猕猴桃等。 近年来,该区域持续发力农业品牌建设。邛崃市已获“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 称号79 个,其中有机 47 个,绿色 8 个,无公害20 个;获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 产品 3 个,包括邛崃文君绿茶、宏杨牌邛崃猕猴桃、黑虎滩桑园番茄;获中国驰 名商标 2 个,包括“花秋”“文君” ;获“四川名牌产品”称号企业 10 家,“四川省著 名商标”称号企业 17 家,“成都市著名商标”称号企业 14 家。 |
邛蒲丘陵农业区重点布局发展特色水果(晚熟柑橘、猕 猴桃)、优质茶叶(绿茶、黑茶)、现代种业、休闲农业、 农产品加工等都市现代农业。
特色水果(晚熟柑橘、猕猴桃):主要布局在蒲江县鹤
山街道、寿安街道、大兴镇、西来镇、大塘镇,重点打造蒲 江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载体,重点发展丑柑、猕猴桃、 晚熟柑橘等优质果品种植、产品精深加工。
优质茶叶(绿茶、黑茶):主要布局在邛崃市孔明街道、 平乐镇、桑园镇等,蒲江县成佳镇、大兴镇、甘溪镇,重点 打造邛崃市现代茶产业示范园区、蒲江县茶叶现代农业产业 园等载体,加快推进茶叶高标准种植、茶产品精深加工。
现代种业:主要布局在邛崃市临邛街道、文君街道、固 驿街道、羊安街道,重点打造天府现代种业园等载体,重点 发展育种研发、生产繁育、检验检测等。
休闲农业:全域布局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重点发展以 水果、茶文化为主题的观光采摘、农事体验、田园康养、科 普教育、运动旅游等业态,重点建设一批综合性休闲农业园 区、水果主题公园、水果观光采摘园、乡村民宿、茶文化农 庄、茶文创工坊,满足城市居民消费需求。
农产品加工:主要布局在农业区内特色农业产地、销区 和园区,聚焦水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加工,高水平推进邛 崃绿色食品产业园建设,重点布局建设一批加工专用原料基 地、农产品加工园区、中央厨房、主食加工、休闲食品、方 便食品、净菜加工和餐饮外卖等加工场所。
专栏 30 邛蒲丘陵农业区产业布局重点 | |||
名称 | 布局区域 | 重要载体(园区) | |
水果(猕 猴桃、晚 熟柑橘) | 蒲江县鹤山街道、寿安街道、 大兴镇、西来镇、大塘镇 | 蒲江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等 一批现代农业园区。 |
专栏 30 邛蒲丘陵农业区产业布局重点 | |||
茶叶(绿 茶、黑茶) | 邛崃市孔明街道、平乐镇、 桑园镇等,蒲江县成佳镇、 大兴镇、甘溪镇 | 邛崃市现代茶产业示范园区、蒲 江县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批 现代农业园区。 | |
现代种业 | 邛崃市临邛街道、文君街道、 固驿街道、羊安街道 | 天府现代种业园 | |
休闲农业 |
农业区全域 | 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水果主题 公园、水果观光采摘园、 乡村民 宿、茶文化农庄、茶文创工坊等 载体。 | |
农产品加 工 |
特色农业产地、销区和园区 | 邛崃绿色食品产业园等现代农业 园区以及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农 产品加工园区、中央厨房、主食 加工、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净 菜加工和餐饮外卖等加工场所。 |
一、推进晚熟柑橘、茶叶等农产品高质量供给
以蒲江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蒲江县茶叶现代农业 产业园、邛崃市现代茶产业示范园区等重点载体为依托,加 快完善田网、路网、渠网等基础设施和水肥一体化设施,积 极推进果园、茶园智慧化升级,打造规模化、标准化、智慧 化种植示范基地。持续优化晚熟柑橘、猕猴桃、绿茶、黑茶 等品种结构与品质,做优做强“蒲江耙耙柑”“文君绿茶” 等标志产品,大力推广良种、 良法、 良田、 良制、 良机“五 良”和绿色有机果蔬标准化种植,强化特色水果、优质茶叶 高效益种植。实施全域绿色防控,全面推广绿肥、有机肥, 打造一批产品无公害、绿色认证的有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 地,支持和鼓励企业、地方开展“ 三品一标”、HACCP 等 认证,进一步凸显有机生态特色标签。依托邛崃绿色食品产 业园等重要载体,鼓励按照有机产品标准进行开展水果、茶
叶等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应用现代加工技术提取功能成分 并加工终端产品,提高农产品资源利用效率。
二、积极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农作物种业创新中心、中国南方蔬菜 种业创新中心、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科学布局种质资源 圃(场、区),引导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育种创新 联合体,探索设立种业发展基金,切实增强现代种业科技创 新能力。重点支持天府现代种业园聚集“科技、企业、金融、 政策” 等创新要素的能力,打造引领区域农作物育种技术、 设施、设备创新的支撑平台,建成四川成都国家制种基地; 协同发展核心创新区与生产示范区,建设兼具生产、生态、 生活功能的都市现代农业种业创新示范区。加快引培一批种 业国际 20 强等高能级企业主体;支持种子企业整合育种力 量和资源,加大科研投入,创新育种理念与和研发模式,提 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鼓励种子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 强强联合,支持具备条件的种子企业上市,做大做强现代种 业企业主体。加快建立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构建种子企业 与制种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民长期的契约合作关系,积 极完善种子生产基地配套设施,建设现代化种子加工中心和 配送体系,提高种子生产、加工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努力打造文商农旅融合发展示范
依托蒲江优质丰富的水果资源,拓展水果与旅游、采摘、 观光、农耕体验等功能结合,大力发展家庭农场、休闲农庄 等,培育壮大乡村旅游度假区,打造农商文旅体深度融合的
特色果品田园综合体。发挥邛崃、蒲江丰富的茶文化历史资 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深化茶产业与茶文化融合,挖掘弘扬川 茶文化,鼓励开发茶主题旅游演艺、非遗体验、团建康疗、
健康餐饮、茶浴茶疗等综合功能服务产品,发掘茶叶新动能 新价值。鼓励水果与茶叶组合发展,鼓励开发水果茶、果茶 精油等产品,整合自然人文旅游资源,打造以“水果+茶叶” 为主题的精品旅游活动,推动形成以水果和茶叶为中心向外 延伸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协同推动千亿级果业集群与茶业集群建设
充分发挥蒲江柑橘、猕猴桃等水果优势,联动罗江、中 江、仁寿、雁江等晚熟柑橘主要产区,协同建设国家晚熟柑 橘良种繁育基地;以蒲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为依托,联 动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源头,积极开展猕猴桃品种 研发与良种繁育,共推优质猕猴桃全产业链发展。谋划打造 天府果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特色水果产业立园,强 化水果产业建圈强链为目标,打造泛亚水果交易集散中心、 中国西南果都、全国一流全产业链水果产业集群。协同联动 绵竹、洪雅、丹棱、青神、雨城、名山等地区及其茶叶园区, 推进成德眉资区域标准化茶产业园、特色文化茶园、智慧茶 园建设,开展茶系列精深加工产品的关键技术研发,协同改 进和完善成德眉资区域名优茶加工工艺技术,开发生产优质 特色的名优茶产品,带动区域产业成链发展。
专栏 31 邛蒲丘陵农业区重点项目 |
◆成新蒲万亩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提升改造成新蒲沿线柑橘标准 化生产基地,主要进行田网、路网、渠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水肥一体化建设等, |
专栏 31 邛蒲丘陵农业区重点项目 |
实施信息物联网、绿色防控、耕地质量提升等基地标准化建设。 ◆蒲江县优质晚熟柑橘种苗中心项目(柑橘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项目种植 基地 120 亩、柑橘工厂化育苗车间(1000 ㎡ )、柑橘工程技术中心、柑橘文化 博物馆及休闲观光配套设施。 ◆邛崃市驰阳农牧循环农业生猪生态养殖项目:建设西南总部基地、种猪场、 标准化商品猪规模养殖场及相关配套设施等。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成后年出 栏约 8 万头商品猪。 ◆成都生猪良种繁育保供基地项目:在相关区(市)县建设 2 个存栏 6000、 3000 头种猪场,购置相关生产及粪污处理设备。 |
依托双流区、新津区、天府新区农业禀赋资源,高效串 联片区内农业园、农博展馆、农业科技中心、旅游景区等特 色优质资源,充分发挥临空优势,重点布局发展伏季水果(枇 杷、梨)、农业博览、数字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 都市现代农业,着力推动农业创新发展。
专栏 32 双流-新津农业区空间示意图 |
专栏 32 双流-新津农业区空间示意图 |
|
双流-新津农业区主要涉及新津区、双流区、四川天府新 区成都直管区 3 个区(市)县 14 个街道(镇), 区域总面 积约 887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约 444 平方公里,园地约 86 平方公里,林地约 68 平方公里。
表 8-1 双流-新津农业区涉及镇街一览表
区( 市 )县 | 涉及镇街名称 |
新津区 | 普兴街道、兴义镇、永商镇、邓双镇 |
双流区 | 黄甲街道、永安镇、黄龙溪镇、彭镇、黄水镇 |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直管 区 | 籍田街道、煎茶街道、永兴街道、太平街道、新兴 街道 |
枇杷、梨等伏季水果及其精深加工品重要供给功能;成 渝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博览会展服务功能; 乡村休 闲旅游服务功能。
专栏 33 双流-新津农业区资源特点及优势 |
双流-新津农业区现代农业发展区域特色日渐明显。双流区成功创建双流冬 草莓、双流二荆条辣椒、双流黄甲麻羊、双流永安葡萄4 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并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称号。新津区培育打造了以“马王庙”蔬菜、 “岷江”牌韭菜(韭黄)为代表的精品蔬菜品牌,水产养殖通过“四川省无公害鱼 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认证,“新津韭黄”“新津黄辣丁”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 护产品。双流县成功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和四川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 范县,建成区、镇、村和生产基地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全区蔬菜、水 果农残检测合格率达 100%以上。 近年来,该区域农村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成效显著,双流建成高标准农 田 7.53 万亩,建成市级以上标准化生猪示范场 5 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 99%, 实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 98.5%以上,废旧农膜、农药废弃包装回收率均达 80%以上。新津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 86%以上,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 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 91%以上。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 100% 。全县农用废弃棚 膜、地膜、废弃塑料育秧盘、肥料袋的回收处理率达到 86%以上。 |
双流-新津农业区重点布局发展伏季水果(枇杷、梨)、 农业博览、数字农业、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都市现代农 业。
伏季水果(枇杷、梨):主要布局在天府新区籍田街道、 煎茶街道、永兴街道、太平街道、新兴街道,新津区普兴街 道、永商镇、邓双镇,双流区彭镇、永安镇,重点打造四川 天府新区枇杷现代农业园区、岷江果蔬园、梨花溪特色水果 产业园等载体,重点发展枇杷、梨等优质果品种植、产品精 深加工。
农业博览:主要布局在新津区兴义镇,重点打造天府农 博园,着力发展农业论坛博览、农业科技示范、农产品展销
等业态。
数字农业:主要布局在新津区兴义镇,重点建设一批数 字农业创新中心、农博数字馆、电商基地等载体,鼓励发展 电商销售、直播带货、新零售等,促进农业与信息产业深度 融合发展。
休闲农业:全域布局发展休闲农业,重点发展乡村旅游、 田园观光、农耕体验、文化休闲、科普教育等业态,重点建 设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观光采摘园、乡村 民宿和休闲农庄,满足城市居民乡村消费需求。
农产品加工:主要布局在农业区内特色农业产地、销区 和园区,聚焦水果等特色农产品加工,重点布局建设一批加 工专用原料基地、农产品加工园区、中央厨房、主食加工、 航空食品加工、休闲食品、方便食品、净菜加工和餐饮外卖 等加工场所。
专栏 34 双流-新津农业区主导产业布局图 | |||
名称 | 布局区域 | 重要载体(园区) | |
水果(伏季水 果) | 天府新区籍田街道、煎茶 街道、永兴街道、太平街 道、新兴街道等,新津区 普兴街道、永商镇、邓双 镇等,双流区彭镇、永安 镇 | 四川天府新区枇杷现代农业园 区、岷江果蔬园、梨花溪特色水 果产业园等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 区。 | |
农业博览 | 新津区兴义镇 | 天府农博园 | |
数字农业 | 新津区兴义镇为主,联动 双流-新津农业区全域 | 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农博数字馆、 电商基地等载体。 | |
休闲农业 | 农业区全域,重点包括黄 龙溪镇、黄水镇等。 | 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农业展览 公园、科普教育基地、农耕文化 主题园区等载体。 | |
农产品加工 | 农业区内特色农业产地、 销区和园区 | 中央厨房、休闲食品和航空食品 加工场所等载体。 |
依托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等功能载体,加快建设国家区 域农作物种业创新中心,联动成都科学城等创新资源,重点 围绕枇杷、梨、草莓等优质品类开展选育攻关,培育一批品 质优良、抗病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品产值高、经济效益 好的新品种,满足多元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依托四川天 府新区枇杷现代农业园区、梨花溪特色水果产业园等载体, 大力实施信息物联网、绿色防控、耕地质量提升等基地标准 化建设,加强农业基础数据采集、加工处理和挖掘分析,提 高农田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打造智慧化农业示范基地。坚 持按照“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 管理”五个统一的标准,加快标准化基地建设与产品无公害、 绿色认证,建立有机果品生产示范基地。
二、推动“临空+农业”融合发展
抢抓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机遇,充分用好空港国 家指定口岸和综保区等核心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有机精品水 果、观赏性植物、航空食品、绿色健康食品等为代表的附加 值高、适合空运的外向型农产品。利用临空客流优势,布局 乡村旅游休闲、观光科普、农业科技会展等形式多样、特色 鲜明的业态,拓宽农产品市场空间,延长农产品价值链条, 实现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和效益提升。积极引入农产品经营、 品牌设计、进出口服务、临空农业金融等第三方服务,加快 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商平台、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业品牌
孵化平台等建设,推动形成以农产品为中心向外延伸的现代 化产业链。
三、推进天府农博“ 窗口集成+平台辐射”创新发展
加快推进天府农业博览园建设,积极搭建新型农业科技 成果转化平台和农业博览会展平台,打造以农业科技成果转 化为核心、农业创新博览为支撑、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为 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着力打造“室内展馆+室外展场+ 大田展区+泛在全时网络”会展博览空间,集聚一批国际知名 专业机构,呈现“季季有展、月月有会、日 日市集”,打造“交 互式、生活化、沉浸式、智慧化”博览体验场景,建设“一带 一路”泛欧泛亚现代农业博览会展平台。加快发展数字农博产 业,围绕体验形式和会展模式创新,建设天府农博数字馆, 融合“直播带货+电商平台”功能,在线集成展销“川字号”农特 产品,聚集电商直播、农业MCN 等企业和机构,推动数字 赋能产促进产业兴旺。
四、打造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科技创 新博览发展“强引擎”
加强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对德眉资的 辐射带动能力,打造成都服务全川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协同 成渝两地农业科技资源,联合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眉山 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雁江佛山橘海现代农业产业园,共 同打造科研转化、国际交流、产业孵化、综合服务于一体的 引领成德眉资、服务成渝地区的农业科技产业创新协同体 系,建设集研发设计、创新转化、场景营造、社区服务等为
一体的生产生活服务高品质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空间,打造都 市现代农业产业科技高端要素聚集区。依托天府农业博览 园,按照“ 区域联建、市场化主导” 的发展思路,构建农业 博览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成德眉资区域农博联办机制,鼓励 社会主体参与中国天府田园农业博览会、国际眉山竹产业交 易博览会等农业会展。
专栏 35 双流-新津农业区重点项目 |
◆双流区蓝田景观型蔬菜基地项目:实施土壤改良、地力培育,种植大叶蛋 白菊、高钙护心菜等新特蔬菜,呈现大地景观,建设景观型蔬菜基地一万亩。 ◆成都市 100 万亩菜粮基地高标准农田项目:在相关区(市)县实施“七网 一提升”(田网、渠网、路网、观光网、服务网、信息化网、设施用地网的建设 和地力提升)工程。 ◆成都市耕地质量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 目:在相关区(市)县按照“集 中连片、规模建设”的原则,围绕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与节水设施、 田间道路等主要建设内容,建设高标准农田 28.8 万亩。 ◆农博主展馆(农立方)项目:项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兴义镇张河村, 建设用地约 202 亩,建筑面积约 13.2 万㎡ ,由 5 个尺度各异、绵延起伏、色彩 斑斓的拱形建筑构成,涵盖会议中心、农博展馆、农耕文明博物馆、文创孵化、 商业街等举办会展的必要设施。 ◆成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项目:该中心是农业农村部批复 建设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规划总面积210 平方公里,围绕“数 字农业、休闲农业、功能农业”三大主导产业,着力构建“一核、三园、N 基地” 农业科技创新矩阵,打造“立足成都、服务四川、辐射西南、带动全国和‘一带一 路’国家”国际水准的特色现代农业硅谷。 |
依托龙泉驿区、金堂县、成都东部新区、简阳市的丘陵 地形地貌特色和优势,高效串联片区内的山、水、田、林, 美丽乡村、特色景区、农业园区、农业基地等多种特色优质 资源,重点布局发展粮油、水果、食用菌、畜禽水产、农业 商贸物流、现代农业装备等都市现代农业,着力打造引领示
范农业绿色高效发展的农业集中发展区。
专栏 36 东部丘陵农业区空间示意图 |
|
东部丘陵农业区是成都市远郊丘陵农业的代表区域,涉 及龙泉驿区、金堂县、成都东部新区、简阳市4 个区(市) 县 40 个街道(镇),区域总面积约2508 平方公里,其中耕 地约 1439 平方公里,园地约 247 平方公里,林地约 354 平 方公里。
表 9-1 东部丘陵农业区涉及镇街一览表
区( 市 )县 | 涉及镇街名称 |
金堂县 | 赵家镇、福兴镇、三溪镇、金龙镇、高板街道、转龙镇、竹篙 镇、又新镇、云合镇、土桥镇 |
龙泉驿区 | 柏合街道、洪安镇、西河街道、同安街道 |
成都东部新区 | 贾家街道、高明镇、海螺镇、石板凳街道、董家埂镇、芦葭镇、 壮溪镇 |
简阳市 | 宏缘镇、三星镇、踏水镇、青龙镇、石钟镇、三合镇、云龙镇、 平武镇、射洪坝街道、东溪街道、禾丰镇、涌泉镇、施家镇、 平泉街道、新市街道、杨家镇、江源镇、赤水街道、石桥街道 |
粮油、畜禽水产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功能;水果种植 生产功能;农业商贸物流、现代农业装备高质量发展功能; 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协同共建功能。
专栏 37 东部丘陵农业区资源特点及优势 |
东部丘陵农业区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貌以平原和浅丘为主,土壤肥 沃,水资源丰富, 自然条件优越,同时区域内耕地资源丰富,农业发展空间大。 农业产业基础良好, 已建成金堂县丘区 10 万亩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区域内“简 阳晚白桃” 、“简阳羊肉” 、“金堂紫薯” 、“金堂明参” 、“金堂黑山羊”、 “金堂姬菇”等特色农产品已获得国家地理保护标志。 近年来,该区域生产环境持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已建成高标准 农田 46.8 万亩,全县农机总动力达 23.42 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 化率 71.4%,成功创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 县,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率 98%,农药化肥使用负增长,绿色 防控覆盖率达 71.5%,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 95.23%,农业生产逐步实现绿色发 展节本增效。 |
东部丘陵农业区重点布局发展粮油、水果、畜禽水产、 农业商贸物流、现代农业装备等都市现代农业。
粮油:主要布局在金堂县赵家镇、福兴镇、三溪镇、高 板街道,简阳市东溪街道、三星街道、青龙镇、禾丰镇、平 武镇,重点打造金堂县优质高效粮食示范区、简阳市河东优 质粮油高产高效示范园、优质粮油生产示范基地、国家级杂 交水稻制种基地等平台和载体,加快推动粮油产业种植绿色 化、生产园区化、经营规模化、服务专业化、产品优质化、 品牌特色化发展。
水果:主要布局在龙泉驿区柏合街道、同安街道、洪安 镇,金堂县赵家镇、福兴镇、竹篙镇、三溪镇、金龙镇、高 板街道,简阳市平武镇、青龙镇,东部新区贾家街道、高明 镇、海螺镇,重点打造泉驿区“梦里桃乡”水蜜桃农业园(柏 合街道)、龙泉驿区“未来田园”现代农业产业园(洪安镇)、 金堂县柑橘现代农业园区(三溪镇)、青脆李现代农业园区 (高板街道)、简阳市伏季水果现代农业园区(禾丰镇)、 东部新区东来桃源景区(贾家街道)、盛世花开 · 田园乐现 代农业园区(高明镇)等平台和载体,大力发展晚白桃、晚 熟柑橘、冬草莓、油橄榄、羊肚菌等特色农产品。
畜禽水产:主要布局在龙泉驿区西河街道、洪安街道, 金堂县福兴镇、又新镇、土桥镇和简阳市施家镇、禾丰镇、 云龙镇,重点打造龙泉驿区锦绣天府吊钟寺渔场( 西河街 道)、龙泉驿区千亩水产养殖基地(洪安街道)、金堂县生 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福兴镇)、简阳市大耳羊现代农 业园区(施家镇)等平台和载体,积极开展金堂黑山羊、简 州大耳羊、优质肉猪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化养殖。
农业商贸物流:主要布局在金堂县竹篙镇、赵家镇,简 阳市射洪坝街道、东溪街道、新市街道,东部新区石板凳街 道、芦葭镇,重点打造简阳市西部电商物流产业功能区、金 堂县农产品交易中心(竹篙镇、赵家镇)、天府国际机场(芦 葭镇)等平台和载体,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电子商 务发展。
现代农业装备: 主要布局在金堂县赵镇等涉农镇(街
道)、简阳市青龙镇等涉农镇(街道),重点打造成都现代 农业装备产业园(竹篙镇)等平台和载体,积极推动“五良” (良田、 良机、 良种、 良法、 良制)融合产业宜机化改造,合 理布局农机维修、育秧育苗及初加工等配套设施,强化农机 技术示范推广,提升农机整体装备水平。
专栏 38 东部丘陵农业区主导产业布局 | |||
名称 | 布局区域 | 重要载体(园区) | |
粮油 | 金堂县赵家镇、福兴镇、三 溪镇、高板街道,简阳市东 溪街道、三星街道、青龙镇、 禾丰镇、平武镇 | 金堂县优质高效粮食示范区、简阳市 河东优质粮油高产高效示范园等平台 和载体。 | |
水果 |
龙泉驿区柏合街道、同安街 道、洪安镇,金堂县赵家镇、 福兴镇、竹篙镇、三溪镇、 金龙镇、高板街道,简阳市 平武镇、青龙镇,东部新区 贾家街道、高明镇、海螺镇 | 龙泉驿区“梦里桃乡”水蜜桃农业园 (柏合街道)、龙泉驿区“未来田园” 现代农业产业园(洪安镇)、金堂县 柑橘现代农业园区(三溪镇)、青脆 李现代农业园区(高板街道)、简阳 市伏季水果现代农业园区(禾丰镇)、 东部新区东来桃源景区(贾家街道)、 盛世花开 · 田园乐现代农业园区(高 明镇)等平台和载体。 | |
畜禽 水产 |
龙泉驿区西河街道、洪安街 道,金堂县福兴镇、又新镇、 土桥镇和简阳市施家镇、禾 丰镇、云龙镇 | 龙泉驿区锦绣天府吊钟寺渔场(西河 街道)、龙泉驿区千亩水产养殖基地 (洪安街道)、金堂县生猪种养循环 现代农业园区(福兴镇)、简阳市大 耳羊现代农业园区(施家镇)等平台 和载体。 | |
农业 商贸 物流 | 金堂县竹篙镇、赵家镇,简 阳市射洪坝街道、东溪街道、 新市街道,东部新区石板凳 街道、芦葭镇 | 简阳市西部电商物流产业功能区、金 堂县农产品交易中心(竹篙镇、赵家 镇)、天府国际机场(芦葭镇)等平 台和载体。 | |
现代 农业 装备 | 金堂县赵镇等涉农镇(街 道)、简阳市青龙镇等涉农 镇(街道) | 成都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园(竹篙镇) 等平台和载体。 |
一、壮大名优新特农产品和专用农产品品种优势
依托与中科院都市农业研究所、省农院果树研究所、四
川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建立校(院)区合作,加快推进老产 区品种更新换代,保持“简阳晚白桃”“简阳大耳羊”“金 堂黑山羊”“金堂柑橘”“金堂姬菇”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种 优势,改善四川柑橘新品种繁育基地、柑橘新品种新技术示 范基地,提升改造种质资源圃(场)设施,加快建设省级落 叶果树种业产业园。推动天府菌都农业产业园聚焦食用菌、 油橄榄、畜禽,奋力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丘区特 色现代农业园区。建立优质商品油菜种子繁育基地,建育繁 推一体化油菜产业体系,通过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 广,促进油菜品种更新换代。加快建设伏季水果育种选种基 地、种苗繁育基地、新优品种集成示范展示基地,打造伏季 水果新优种苗繁育创新中心。鼓励发展畜-沼-果(菜、粮)、 稻田养鱼等多种形式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推广秸秆还田、 沼渣沼液还田、绿肥种植技术,积极推广“畜沼果”等种养 循环模式。
二、全面提高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
大力实施四川柑橘“双晚”战略,依托“金堂县柑桔现代 农业园区”“金堂县杂柑现代农业园区”“金堂县万亩优质 杂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着眼于适应机械化、设施化、绿 色化、数字化生产,加大科技创新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推行 果园标准化建设,以品改和技改为重点,推广“平头三剪、凹 头三剪”等全新简化的机械化整形修剪方式和“隔年交替结
果”的管理新模式,提高柑橘生产科技含量。集成创新柑橘优 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和标准化管理技术体系,推广智慧果园 信息与物联网技术、研发示范柑橘采后智能商品化处理技 术。
三、营造生态高效农业消费场景
坚持突出农业特色、农业体验原则,深入挖掘乡村文旅 资源,依托现代农业园区、淮州新城、空港新城、简州新城、 特色村庄等载体,拓展农业观光、文化旅游、科普教育、康 养医疗、产品销售等功能,有机植入蔬菜种植园、田园餐厅、 文创农场等新型消费业态,积极举办“农产品直播节”“金 秋消费季”“农业嘉年华”等一批主题消费活动,创新打造 “休闲农事体验”“特色农产品购物”“创意美食”等一批 特色突出、显示度高的主题消费场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 个性化、体验化、品质化消费新需求。
四、打造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范区生态发 展“助推器”
坚持保护自然基底和发掘生态价值,充分发挥龙泉山、 沱江“一山一水”优质生态环境本底与农业产业特色优势, 协同罗江、中江、广汉等毗邻区域,重点发展精品水果采摘 体验、近郊生态农业休闲体验、康养饮食特色体验、优质特 色民宿等生态旅游产业;协同仁寿、雁江等毗邻区域,重点 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体验、康养水产体验、健康畜牧体验等
生态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一批生态旅游示范点。协同德眉资 三市通过核心要素补强、强资源整合与扶持政策集成配套的 方式,共同创建多个都市农业产业特色突出的农业现代化示 范区和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
专栏 39 东部丘陵农业区重点种养殖项目 |
◆简阳市中马农业生猪立体化养殖项目:主要建设生猪自繁自养场 1 个,存 栏种猪 1 万头,出栏生猪 20 万头。 ◆简阳市涌泉生猪立体化养殖项目:建设年可出栏仔猪 15 万头的标准化防 非猪舍,污水处理中心、防疫室、化验室、管理用房等基础设施。 ◆简阳市中安富海有机农业示范园项目:水土修复、优质油橄榄标准化种植、 有机桃标准化种植、国家濒危名贵中草药仿生态保护性种植、药食同源(蔬菜、 花卉)种植、有机大棚番茄种植等。 ◆简阳市一口吖吖高效农业生态园区:以粮果蔬牧渔循环种养为发展特色, 打造集标准化果园、丹麦农场、稻鱼种养、绿色蔬菜生产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高 效农业产业园,配套建设内容在区域内配套建设 1 座乡村酒店。 ◆简阳市幸福聚光项目:在飞龙乡的协义村、朱家碥村、和义村和平泉镇的 杨家寺村、胜华村区域内投资建设约 3150 亩的农业产业基地,发展精品花卉、 稻鱼共生、优质水果、特色养殖等农业产业。 ◆天府水城粮食产业园:设计仓容量 2.5 万吨其中,建筑面积 1.3 万平方米, 包括平房仓建筑面积 1 万平方米、辅助生产设施 2000 平方米、管理及生活设施 1650 平方米、传达室 50 平方米;停车场、道路、晒场及露天堆场等附属用地面 积 2 万平方米。 ◆金堂县牧原生猪养殖项目:100 万头生猪产业化及其配套饲料厂、公猪站、 无害化处理设施、有机肥厂、规模化粮食种植、工厂化作物栽培等。 ◆金堂县高端油橄榄产业示范园区项目:建设油橄榄种苗基地,年培育油橄 榄苗 80 万株;油橄榄种植基地,种植油橄榄 85 万株;油橄榄加工基地,建筑面 积 5 万平方米;油橄榄观光旅游基地,建筑面积 1.72 万平方米。 ◆金堂县菌乡食用菌产业园工程。建设以食用菌工厂化栽培、制种、加工、 智慧冷链物、展示展销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园区。 ◆金堂县菌乡智慧科创融合发展工程。建设食用菌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级 菌种厂、招商展示及美食体验中心等。 ◆成都生猪良种繁育保供基地项目:在相关区(市)县建设 2 个存栏 6000、 3000 头种猪场,购置相关生产及粪污处理设备。 |
一、加强组织领导
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及四川省实施办 法,充分发挥中共成都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统 筹协调作用,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市级相关部 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区(市)县落实属地责任,县级党 委和政府主要领导牵头负责研究本区域的农业区域布局和 产业规划,分管领导具体抓,分包重点农业产业园区和基地, 推动农业产业化重大工程项目落地见效;各街道(镇)要按 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纳入本区域和本部门的 重点工作,明确责任和进度,精心组织,协调配合。
二、形成协调联动机制
完善市级领导联系指导农业园区制度,建立健全综合协 调机制、工作联动机制、研究评估机制和检查考核机制。农 口各单位加快转变职能,改进作风,强化服务观念,确保组 织领导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政策机制到位、资金投入到位。 围绕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需求,加大对相关政策和信息 的宣传力度,认真研究和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困 难,研究制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抓好落实。建立 完善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综合协调,强化部门之间 的信息交流与会商制度,搞好协调配合,提高服务意识,形 成工作合力,切实承担职责,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服 务效率,使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各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
三、多规衔接推动规划落地
按照“多规合一”的思路,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相关部门按照本规划指导各区(市) 县合理划定农业发展空间。重点在本次划定主要农业片区的 基础上,结合各区(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确保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 面积不减、质量提升、布局稳定。各区(市)县实施规划编 制实施过程中,应注重与周边区(市)县相衔接,确保划定 的农业片区建设整体推进、有效落实。
四、建立项目化运行推进机制
鼓励打破行政区划边界,协同制定产业政策、农业农村 改革、重大平台的建设清单, 以“清单制+责任制” 的项目 化方式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跨区域统筹谋划一批重大项 目。结合规划部署的重点任务,每半年或一个季度召开一次 协调推进会议,研究合作问题,协调合作事项,加强对有关 县( 区)的督促指导,定期对行动计划及年度工作安排确定 的各项任务推进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定期通报评估督导 结果,形成改进提升建议。采取市县两级协同、四级园区联 创的思路,以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培育为牵引,加快 推进四级园区联创联建,推动形成梯次良性发展格局。
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保障制度,完善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 长机制,确保财政投入与农业产业调整目标任务相适应,财 政资金优先投向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创新、数字农业、产 业融合、农业绿色发展等领域。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加快农
村金融服务方式和产品创新,进一步推动“政、银、保、财” 联动,完善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推广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 险,探索农产品收入保险,促进农业保险由保成本向保收益 转变。充分发挥融资担保体系作用,强化担保融资增信功能, 推动落实创业担保贴息政策,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 款主要用于当地,探索建立“银税互动”“银信互动”贷款 机制。创新信贷投放方式,鼓励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在 业务范围内为符合条件现代农业建设项目提供信贷支持。
二、增强科学技术和人才支撑
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 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大生物、工程、环保、 信息等技术集成应用力度。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 收益权改革,完善科研立项、成果转化、评价激励机制。健 全涉农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和政产学研用投合作机制,支 持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用融合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农 业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探索“揭榜挂帅”“信用激励” 机制,推动产学研、育繁推深度融合。强化农业技术推广服 务体系建设,支持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乡村企业,建立 健全科研人员校企、院企共建双聘机制。支持农业科技人员 领办创办科技型农业经济实体,探索通过天使投资、创业投 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保险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
三、强化智慧化数字化赋能农业农村发展
着力推动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示范应用,加 快建设西部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示范区。坚持以各类农业经营
主体为主,全面推行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管理、经营、 服务产业链各环节融合发展,大力促进农业生产数据化、设 施装备智能化、管理服务数字化、品牌营销网络化、场景建 设智慧化,着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加快园区高质量发展 提供新动能。突出多方协作,着力加强农村地区宽带、5G 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智能农业和电商、建设数字化治理平 台,引入远程教育、医疗,优化农村地区公共服务。
四、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
统筹整合资金,综合采用政府购买服务、以奖代补、先 建后补等方式,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支持 力度。推动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作为各级财政支 持的各类小型项目建设管护主体。积极推动落实设施农业用 地政策,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合理用地需求。 严格落实已批复的上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保障粮食安 全、生态安全、人居环境安全的前提下,推动各地通过调整 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等支持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鼓励返乡下乡人员领办创办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鼓励支持各类人才到新型农业经 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工作。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规范建立农村集体经 济组织,建立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持续推进承包地“三 权分置” ,有序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试
点,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有序推进集体建设用地 入市改革,有效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允许农户合法拥有的农 村住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健全农村土 地制度交易服务机制,全面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整体开展农 用地、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等。
二、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
以协调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与全国农村 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立园满园”行动,进一 步健全功能区(园区)市场化运作机制,强化功能区(园区) 人才、土地、资金、服务等要素供给,鼓励相关区(市)县 级国有企业基金、政府投资基金通过调整、新设方式实现“一 园区、一基金”。总结推广崇州市和新津区率先开展现代农 业功能区(园区)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经验,优化完善“管 委会+专业公司”模式,植入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化资源, 增强园区服务能力,壮大一批高效园区,改造或转产一批低 效园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落地见效, 加快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加快打通城乡要素平等交 换、双向流动的制度性通道。
三、探索生态价值补偿机制
积极探索多元化、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按照生态系统 的功能特征系统谋划功能空间,探索生态资源产权制度、生 态价值核算评估应用制度、生态产品交易机制。推进农业水 价改革,制定水权转让、交易制度,建立合理的农业水价形 成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农林产业碳汇交易机
制,促进低碳发展;培育从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 环境污染治理的专业化企业和组织,探索建立第三方治理模 式,实现市场化有偿服务。
由成都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牵头,对主要农业区 建设任务及工作目标进行分解,市农业农村局、市规划和自 然资源局等市级部门主要负责涉及跨区(市)县农业布局的 督促落实工作;并把农业区产业布局任务落实到各区(市) 县,各区(市)县要把工作任务具体到部门、乡镇,做到责 任到人。将农业产业布局纳入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 范围,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对考核结果先进单位进行通报表 扬,对工作推进不力、未完成任务目标的进行约谈问责。
二、开展监测评价
加强农业区的跨区域监测评价研究,突出对农业区的科 技创新、产业发展、企业培育、辐射带动等方面的考核和评 价。建立年度创新能力监测与评价制度和工作体系,组织开 展年度水平监测与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和区域发展需求进行 针对性指导。在对农业区评价监测基础上,采取后补助机制 及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重点支持农业产业链提升。
农业发展具有天然的资源依赖性,农业产业布局首先应考虑 农业发展特色本底资源,推动资源本底类似的区域尽可能地实现 连块成片发展。同时,作为超大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的成都,其 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功能引领作用, 因此,农业布局还应考 虑与市域内重大功能平台特别是农业发展平台互动,与城镇发展 协调, 以实现农业布局与城市功能、城镇发展协同联动;加强与 成德眉资乃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产业功能布局、农业特色 产业带建设协同, 以推动农业产业成链成群,实现现代化发展。
现状耕地分布:优质耕地主要集中于“西控” 区域的都江堰 自流灌区内,东部、南部丘陵区耕地质量相对较差, 田块更为破 碎和分散。龙泉山以西平原区涉及的温江区、郫都区、新都区、 大邑县等区(市)县 6—8 等优质耕地所占比重为 53.22%,龙泉山 西侧是都江堰灌区耕地主要为水田和水浇地,耕地等别高,是优 质耕地集中分区区域;而龙泉山东侧的简阳市、金堂县 6—8 等优 质耕地所占比重为 7.95%,耕地地类主要为旱地,等别较低,耕地 质量相对较差。在农业布局时,西部的优质耕地是成都保障粮食 安全的重要阵地,东部及南部丘陵地形为果木、茶叶种植提供了 条件。
附图 1 :成都市各类农地分布现状 图片来源:根据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G IS 平台绘制
现状灌区分布:农业生产适宜区集中分布在中部平原的精华 灌区(都彭灌区、都郫灌区、崇大灌区、邛蒲灌区)、东风渠灌 区及人民渠等灌区等。都江堰灌区属岷江水系,主要灌排河流有 15 条,分别为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黑石河、沙沟 河六大干渠及其分支青白江、毗河、府河、徐堰河、沱江河、清 水河、南河、人民渠总干渠和东风渠总干渠等。在农业布局时,灌 区的分布是农业区划分的自然基础,灌区贯通各区县也是农业区 跨行政边界发展的重要依据。
附图 2:成都市灌区分布现状 图片来源:根据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G IS 平台绘制
随着成都迈入超大城市行列,农业产业发展既要满足居民对 高品质农产品、观光体验、休闲游憩等方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 需要,又要更好地支撑城市功能差异化发展、城乡融合发展,这 就要求农业产业进一步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联动,实现差 异化布局。重大功能性平台(载体)是引导城市功能延展推动差 异化发展的重要“牵引器” ,成都已布局的众多重大功能性平台 (载体)为未来农业产业差异化布局提供了强有力的牵引辐射与 支撑作用。
具体来看,北部区域集聚天府中药城、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 中心、成都国际商贸城、成都国际铁路港等平台,为农业商贸物 流发展,推动农产品“走出去”提供了支撑保障;东部区域布局 天府国际机场、成都未来科技城等平台,为发展临空现代农业创 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动力源,带动农业 产业实现价值提升;南部区域集聚西部(成都)科学城、国家成 都农业科技中心等众多创新资源, 以及天府农博园这一重要的农 业对外展示推介窗 口,是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农业博览等功能的 重要承载地;西部区域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温江区、郫 都区、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崃市、大邑县、蒲江县全 域),是未来成都推动城乡融合的主战场,为加快农商文旅体融 合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 区域内天府现代种业园是西南地区目前 唯一的国家级种业园区,是加快构建特色现代种业体系的重要依 托;成都市花木(农产品)进出 口园区、成都医学城等载体,为 推进农业商贸物流、农产品加工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附图 3:成都市重大平台载体
近年来,成都市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功能 区、川西林盘、特色镇等载体建设,大力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 展,优势特色农产品逐步向主产区、生产重点县、生产基地县集 聚,逐渐在中心城区的周边区域发展形成了一批农业重点镇、一 二三产业融合型特色镇等。这些产业强镇不仅区位交通条件较好、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实力较强,而且对周边乡镇具有较强辐 射带动能力,多是在本地区乡村振兴过程中具有一定示范引领作 用的标杆,并且成功入选了省级百强中心镇。为此,在农业产业 布局时,应充分发挥这些镇域资源优势,打破行政区划边界、集
中连片划分条件近似的镇域, 以强镇为中心强化对本地区乡村振 兴的带动作用。
附图 4 :成都市重点镇分布
附图 5 :成都市重点镇优势资源及主导产业
《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规划》《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 效特色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21-2025 年)》的出台,明确了成 都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赋予了成
都与德阳、眉山、资阳等城市共建农业基地、产业带、集群的使 命。在农业产业布局时,应充分与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 业示范区中的农业产业保障基地、产业带、产业集群相衔接,划 定相应的农业种养区, 以支撑成德眉资都市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示 范区建设。
附表 1 成都市跨区域农业协作重点一览表
基地/产业带/集群 | 优势产业 | 成都涉及范围 |
成渝优质高产高效粮 油保障基地 | 粮食、油菜 | 崇州、邛崃、彭州、金堂、双流、郫都、 大邑、新都、都江堰、简阳 |
成渝优质商品猪战略 保障基地 | 生猪 | 金堂、大邑、蒲江、彭州、邛崃、崇州、 简阳 |
天府优质畜禽保障基 地 | 家禽、蛋类、奶牛、 肉羊 | 金堂、崇州、大邑、邛崃、青白江、彭州 |
成渝绿色优质蔬菜产 业带 | 蔬菜、食用菌、泡 菜 | 彭州、金堂、邛崃、郫都、都江堰、简阳、 新津、青白江、新都 |
天府柑橘(含特色水 果)产业带 | 晚熟柑橘、猕猴桃、 伏季水果 | 青白江、蒲江、金堂、都江堰、彭州、邛 崃、龙泉驿、简阳、双流、大邑 |
成渝优质道地中药材 产业带 | 川穹等中药材 | 都江堰、彭州、金堂、青白江 |
天府名优茶产业带 | 茶叶 | 邛崃、蒲江、崇州、都江堰 |
天府名优现代农业种 业集群 | 粮油种业、 畜禽种 业、水产种业 | 邛崃、大邑、新津 |
咨询热线:138-8052-2077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9:00
周六至周日 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