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科技(知)局,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川委发〔2015〕21号)、《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川委发〔2018〕17号)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范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备案工作,推动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建设发展,科技厅研究制定了《四川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备案工作指引》。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四川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备案工作指引
2.四川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备案申请表
3.申请备案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情况报告(模版)
4.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年度工作报告(模版)
附件1
四川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备案工作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川委发〔2015〕21号)、《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川委发〔2018〕17号)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整合产学研资源,推动功能定位明确、运行机制灵活的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发展,制定本备案工作指引。
第二条 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省级产研院”)是为适应我省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产学研多方共投共建,集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于一体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新型研究机构。
第三条 省级产研院建设的主要目标。
(一)围绕地区产业发展战略,立足企业,服务行业,开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提升地方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充分发挥市场引导作用,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
(三)依托省级产研院的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助推科技型企业孵化成长,孕育、培养科技型企业。
(四)依托省级产研院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面向全行业开展公共技术服务。
(五)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凝聚行业优秀人才,构建技术创新团队,进行全方位、多样化的国际国内合作。
(六)开展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产学研互动的新模式和新业态,形成研发和产业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第二章 备案条件
第四条 申请备案为省级产研院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四川省内注册一年以上,具有独立企业或事业法人资格。
注册时间未满一年,但属于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部署或我省特色行业领域急需建设的,可预先受理,一年建设期满复核合格后,给予确认。
(二)由我省产业龙头企业、基础条件较好的科研院所或高校牵头组建,共建单位一般不少于3家;具备较强技术创新能力,在本产业或技术领域内具有较大影响。
(三)拥有可自主支配的场地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研究开发的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300万元。
(四)拥有较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专职人员不少于10人,专业人员的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科技人员数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30%。
(五)具有多元化投入机制。研发费用总额占成本费用支出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0%。
(六)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拥有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组织机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运行导向。
(七)聚焦产业带动性强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够有效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推动区域内新兴产业的集聚和发展;能够有效孵化、培育创新型企业;能够有效服务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八)牵头承担国际、国家、省科技项目1项(含)以上,服务20家以上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有1项(含)以上科技成果转化或进入转化阶段,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不少于1项。
第三章 备案程序与备案材料
第五条 备案程序。
(一)发布通知。科技厅适时发布省级产研院备案申请通知。
(二)组织申请。符合备案条件的产研院,向注册地所在市(州)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申请材料。申请材料经审核后,由市(州)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以正式文件向科技厅推荐。
(三)初步审查。科技厅对产研院备案申请材料进行初审,符合申请条件形式审查要求的,进入初审合格名单。
(四)现场考察。科技厅参照科技计划项目专家聘请程序,组织技术及管理专家考察组,对初审合格的产研院进行现场考察,重点考察现有基础条件、研发条件、研发实力、人才团队等各方优势资源整合情况。根据现场考察结果,对申请单位提出建议意见。
(五)专家评估。现场考察后,组织专家考察组进行评估。主要对申请备案的产研院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行业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可行性和任务目标的合理性,以及牵头、共建单位在行业中的领军作用,建设定位是否清楚、运行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通过、暂缓通过、不通过。暂缓通过的半年内可再申请评估一次,评估结果为通过、不通过。
(六)备案。科技厅根据实地考察和专家评估意见,提出拟备案的产研院名单,报厅办公会审定后,在科技厅网上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的,科技厅备案。
第六条 申请备案的产研院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申请单位请示。
(二)市(州)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推荐意见。
(三)《四川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备案申请表》。
(四)《申请备案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情况报告》。
(五)企业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登记证书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六)产业技术研究院章程。
(七)上年度资产负债表。
(八)其他相关材料。包括:申报的科研成果、固定的科研场所、已有设施设备、科研人员、研发费用等证明材料。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七条 省级产研院纳入全省科技创新基地进行管理。科技厅对省级产研院建设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服务和支持。各市(州)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对所在地区省级产研院进行业务指导和管理服务。
第八条 科技厅相关业务处室负责省级产研院的日常业务指导与管理服务,科研条件与财务处负责省级产研院的统筹规划与协调组织。
第九条 省级产研院应于每年1月31日前报送上年度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年度工作报告。连续两年未上报年度报告的,取消其省级产研院备案。
第十条 科技厅对省级产研院绩效每三年评价一次,评价方式为现场考察和材料评审相结合。评价结果为通过、暂缓通过、不通过;暂缓通过的一年内可再申请评价一次,评价结果为通过、不通过。评价不通过的取消其省级产研院备案。
第十一条 产研院对申请和绩效评价的材料真实性、准确定性和完整性负责,以提供虚假材料等不正当手段通过省级产研院备案或绩效评价的,经查实后取消其省级产研院备案,三年内不再受理其省级产研院备案申请。已备案的省级产研院在四川省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或违法行为,取消其省级产研院备案。
第十二条 省级产研院更名、合并、撤销,经注册成立的管理部门(单位)同意后,由所在市(州)科技主管部门报科技厅备案。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三条 本备案工作指引由科技厅负责解释,自2018年9月2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原《四川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认定方案(试行)》同时废止。
附件2
四川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备案申请表
名称(盖章) | |||||||||||||||||||||
通讯地址 | |||||||||||||||||||||
注册地 | 注册时间 | 单位性质 | |||||||||||||||||||
邮政编码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
法人代表 | |||||||||||||||||||||
依托单位(盖章) | |||||||||||||||||||||
共建单位名称: (盖章)
| 共建单位名称: (盖章)
| ||||||||||||||||||||
共建单位名称: (盖章)
| 共建单位名称: (盖章)
| ||||||||||||||||||||
共建单位名称: (盖章)
| 共建单位名称: (盖章)
| ||||||||||||||||||||
主要研究开发领域 | |||||||||||||||||||||
主要科研仪器设备 | 序号 | 名称 | 数量(台) | 金额(万元) | |||||||||||||||||
1 | |||||||||||||||||||||
2 | |||||||||||||||||||||
3 | |||||||||||||||||||||
人员情况 | 类别 学历 xueli 学历 分类 | 合计 | 博士 | 硕士 | 本科 | 大专 | 其他 | ||||||||||||||
合 计 | |||||||||||||||||||||
研发人员 | |||||||||||||||||||||
管理人员 | |||||||||||||||||||||
辅助人员 | |||||||||||||||||||||
其他人员 | |||||||||||||||||||||
上年度产研院总收入(万元) | |||||||||||||||||||||
其中 | 技术性收入 | ||||||||||||||||||||
生产性收入 | |||||||||||||||||||||
研究开发用房面积(平方米) | 其中自有 产权 | ||||||||||||||||||||
研究开发投入资金总额(万元) | |||||||||||||||||||||
其中 | 财政专项经费 | ||||||||||||||||||||
自筹科研经费 | |||||||||||||||||||||
委托科研经费 | |||||||||||||||||||||
其 他 经 费 | |||||||||||||||||||||
知识产权 | 序号 | 名 称 | 成果形式 | 成果水平 | 是否自主知识产权 | ||||||||||||||||
1 | |||||||||||||||||||||
2 | |||||||||||||||||||||
3 | |||||||||||||||||||||
其他 研究开发成果 | 4 | ||||||||||||||||||||
5 | |||||||||||||||||||||
…… | |||||||||||||||||||||
产研院所在市(州)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推荐意见 |
盖 章:
年 月 日 | ||||||||||||||||||||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备案意见 |
盖 章:
年 月 日 |
附件3
申请备案的产业技术研究院运行情况报告
(模版)
名 称: (盖章)
依托单位: (盖章)
填报时间: 年 月 日
一、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背景及意义
国内外相关产业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我省相关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各级政府支持引导相关产业的政策措施,本产研院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等。
二、产业技术研究院目标定位
(一)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型企业孵化,行业公共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与合作交流等“五位一体”目标定位。
(二)发展目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三、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运行情况
阐述产研院自成为独立法人以来的整体建设情况,重点阐述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型企业孵化,行业公共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与合作交流情况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及科技服务运行情况。
四、产业技术研究院体制机制建设
(一)管理体制。
1、利益相关者界定:界定产研院与依托单位、共建单位之间的关系。保障产研院独立运行的措施和制度。
2、组织架构:协调领导小组、理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院长(执行)、专家咨询委员会等。
3、职能部门:产权管理部、项目管理部、财务部、公共服务部、行政事业部等。
(二)运行机制。
1、牵头单位与共建单位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的模式和利益协调机制;
2、管理决策机制;
3、监督协调机制;
4、开放服务机制;
5、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6、资金来源、使用及收益分配机制;
7、其他运行机制。
五、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效益
(一)自成为独立法人以来产生的经济效益。
(二)自成为独立法人以来产生的社会效益。
六、产业技术研究院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
(一)经费投入。
(单位:万元)
年度 | 牵头单位投入 | 共建单位投入 | 银行贷款 | 投资机构投入 | 国家拨款 | 省级部门拨款 | 地方 拨款 | 其他 | 合计 |
年 |
(二)经费支出。
(单位:万元)
年度 | 人员费 | 管理费 | 设备费 | 基建费 | 研究开发费 | 其他费用 | 合计 |
年 |
七、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单位简介
八、产业技术研究院共建单位简介
附件4
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年度工作报告
(模版)
名 称: (盖章)
依托单位: (盖章)
填报时间: 年 月 日
一、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概况
(一)整体建设情况。
结合数据指标,从科研资源聚集,科研场所、基础设施设备、科研平台建设,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成果等方面总结产研院基础条件和技术创新情况,重点描述本年度建设进展及增量情况。
(二)科研及科技服务运行情况。
结合客观数据和具体内容,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型企业孵化,行业公共技术服务,人才培养与合作交流情况等方面阐述本年度产研院技术创新及科技服务运行情况。
(三)体制机制创新情况。
1.管理体制。
(1)组织架构建设情况;
(2)职能部门建设情况。
2.运行机制。
(1)牵头单位与共建单位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的模式和利益协调机制;
(2)管理决策机制、监督协调机制、开放服务机制;
(3)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4)资金来源、使用及收益分配机制;
(5)其他运行机制。
(四)本年度建设效益情况。
1.经济效益。
2.社会效益。
(五)本年度经费投入及使用情况。
1.经费投入。
(单位:万元)
年度 | 牵头单位投入 | 共建单位投入 | 银行贷款 | 投资机构投入 | 国家拨款 | 省级部门拨款 | 地方 拨款 | 其他 | 合计 |
年 |
2.经费支出。
(单位:万元)
年度 | 人员费 | 管理费 | 设备费 | 基建费 | 研究开发费 | 其他费用 | 合计 |
年 |
二、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展的成功经验
主要介绍本年度产研院运行取得成效的成功经验及典型案例。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围绕产研院科研及科技服务运行、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和目标
产研院下年度建设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 2018年9月21日印发
咨询热线:138-8052-2077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9:00
周六至周日 9:00-18:00